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最近浏覽的商品

请选择排序方式: 类别   版别    出版年月↓   折扣↓   定价↓
  • 中西比較視野下舊石器時代石器技術演化研究(精)

  • 所属分类:歷史.地理>>歷史>>文物考古     作者:陳宥成|責編:王琳瑋     出版社:科學
  •     本書從中西比較視角考 察舊石器時代石器技術的演 化歷程,研究地域聚焦非洲 、歐洲、西亞、南亞和東亞 ,從早期石核-石片技術、 阿舍利技術、勒瓦婁哇技術 、發展的石核-石片技術、 石葉技術、修背細石器技術 、細石葉技術、小型兩面器 、研磨石器和磨刃石器等多 個方面開展比較研究。本書 揭示出舊石器時代舊大陸「 多元一體」的石器技術演化 椿局、並從技術創新、文化 傳播、生態適應與社會邊界 機制探討了舊大陸「多元一 體」技術格局的形成原因, 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東亞舊 石器時代石器技術的演化歷 程。 本書適合從事考古、歷 史、文博等方面的專家、學 者和相關專業院校的師生閱 讀和參考。
  • 人民幣:RMB 198.00 元     售价:NT$ 792.00
  •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 故宮國寶南遷紀事/故宮學視野叢書

  • 所属分类:歷史.地理>>歷史>>文物考古     作者:編者:魏奕雄|總主編:單霽翔//鄭欣淼     出版社:故宮
  • 丛书项:故宮學視野叢書
  •     魏奕雄編著,單霽翔、鄭欣淼主編的《故宮國寶 南遷紀事/故宮學視野叢書》講述了故宮文物南遷是 殘酷的戰爭環境中文化播遷的一種形式。南遷期間, 遴選了數百件精華的寶物,遠赴英國倫敦、蘇聯莫斯 科和列寧格勒參加國際藝術展覽,向國際大眾展示中 華民族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宣揚了中華 文明,爭取了歐洲人民對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的理 解和同情,為增進反法西斯的世界統一戰線,做出了 一份貢獻。在上海、南京、重慶、貴陽和成都的多次 展出,讓廣大民眾有幸飽覽原先深藏於皇宮禁地的文 物精粹,對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凝聚抗日的民族精 神,也產生了積極影響。這是嚴酷凶險的戰亂歲月中 故宮文物價值所發揮的特殊意義。而一部分故宮職員 在南遷期間,參與遷藏地的文物考察、出土和研究, 有的還在當地的中學兼課,又是另一種形式的文化播 遷了。
  • 人民幣:RMB 63.00 元     售价:NT$ 252.00
  •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 寧夏水洞溝遺址石製品熱處理實驗研究/考古新視野

  • 所属分类:歷史.地理>>歷史>>文物考古     作者:周振宇|責編:孫丹     出版社:文物
  • 丛书项:考古新視野
  •     本書以模擬實驗與科技 檢測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 水洞溝遺址石料熱處理后的 變化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 。針對水洞溝出土的石製品 ,設計了全面的模擬實驗, 獲取熱處理石製品。通過觀 察對比、X射線衍射、X射 線熒光、掃描電鏡和偏光顯 微鏡觀察,總結出水洞溝石 料熱處理后的特徵,並發現 古人通過熱處理改變石料的 力學性質,從而提高其打制 性能。依據實驗結果,我們 從水洞溝遺址2號、12號地 點甄別出熱處理石製品110 件。觀察分析結果表明,當 時古人類已經熟練掌握了熱 處理技術,理解不同原料間 的打制性能的差別,並將之 運用於石器製作、使用中, 提高了石料利用率及生產效 率。同時古人類對熱處理石 料存在搬運行為。 通過本項研究,首次確 認東亞地區存在熱處理行為 ,水洞溝熱處理石製品的發 現為亞洲乃至世界的熱處理 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同時填補了熱處理技術由 西向東發展與傳播的缺環。 水洞溝熱處理行為的發現, 為探討舊石器時代中西文化 交流提供了新的證據,也為 了解現代人行為在中國的出 現與擴散提供了新的研究視 角。
  • 人民幣:RMB 86.00 元     售价:NT$ 344.00
  •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 蒙元時期中原北方地區墓葬研究/考古新視野

  • 所属分类:歷史.地理>>歷史>>文物考古     作者:袁泉|責編:智朴     出版社:文物
  • 丛书项:考古新視野
  •     蒙元時期,多族屬、 廣疆域的統一王朝帶來了 文化新相。墓葬文化體現 出繼承與變革交錯並存的 局面:一方面,宋金形成 的葬制傳統在很多領域得 以繼承和沿用;另一方面 ,隨著政治衝擊、階層重 組和族屬互動,湧現出許 多新的墓葬文化特徵。這 造就了蒙元時期中原北方 地區墓葬文化面貌的區域 多樣性與發展不平衡性。 本書立足於長時段、 大區域的綜合考察,通過 對考古學材料的系統梳理 ,嘗試建立起蒙元時期中 原北方地區墓葬的有序時 空框架。在分區研究中, 綜合考慮地域文化、人群 特點、地理形勝和政治沖 擊等多種因素,將中原北 方地區劃分為四大文化區 ,分別為:長城以北和燕 雲地區、中原地區、山東 地區和洛水-渭水流域地 區。在分期研究中,充分 考慮不同區域墓葬演變步 調與發展序列的差異性。 在墓葬資料豐富、變化頻 繁有序的區域,建立完整 、細緻的演變序列;對存 在年代缺環且變化不明顯 的地區,則結合宋金墓葬 的面貌,從長時段把握當 地宋元墓葬文化面貌演變 。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 探討墓葬面貌的橫向區際 交流,關注蒙元與宋金墓 葬的縱向期段沿革,分析 不同族屬和文化群體在墓 葬制度上的互動;繼而深 入觀察蒙元葬制傳統與喪 祭文化的變革。
  • 人民幣:RMB 76.00 元     售价:NT$ 304.00
  •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 中原北方地區宋金墓葬藝術研究/考古新視野

  • 所属分类:歷史.地理>>歷史>>文物考古     作者:鄧菲     出版社:文物
  • 丛书项:考古新視野
  •     本書對宋金時期中原北方地區的仿木構磚室墓進 行了綜合研究,涵蓋喪葬藝術的不同層面:既考察了 墓葬營建的工藝、流程,同時也分析了墓內主要的圖 像題材及其布局原則,以及每類題材的內涵和意義, 進而發展到對整個墓室的解讀。 「空間」是本書嘗試討論的重要概念。研究涉及 墓葬空間的表達、生產,以及社會空間、象徵空間的 構成與塑造。前兩章首先探討了宋金時期仿木構磚室 墓的發展脈絡、墓內裝飾題材的區域特徵以及墓主群 體的身份與階層,並通過分析典型案例,解讀了圖像 程序的不同層次,展開對墓葬營建的流程、工藝的分 析。同時還考察了該時期裝飾墓對地面建築、家居陳 設的模仿和再現,指出墓室空間反映出日益強烈的家 庭觀念和社會化傾向。 后三章從宋金時期裝飾墓的主要圖像組合出發, 試圖理解墓葬整體空間的設計思路。通過分析宋金時 期墓葬中的主要圖像題材,研究提出墓內圍繞墓主夫 婦展開的活動,既強調家宅之中的生活氛圍,同時具 有禮儀意味,各類侍奉場景中隱含了供養、奉常的深 層象徵意義。另外,孝子故事、人物啟門等其他裝飾 元素表明,墓主在死後的世界中還存在升天、超度、 成仙等多種選擇。這些場景的出現是宗教觀念與喪葬 理念互動的結果,也為我們提供了關於理解墓葬和冥 世的重要信息。宋金時期墓葬成為了一個融合世俗生 活、喪葬禮俗和死後世界觀等各種元素的有機組合。
  • 人民幣:RMB 118.00 元     售价:NT$ 472.00
  •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 細石葉技術人群的流動策略研究/考古新視野

  • 所属分类:歷史.地理>>歷史>>文物考古     作者:儀明潔|責編:智朴     出版社:文物
  • 丛书项:考古新視野
  •     本項研究是對更新世末 期到全新世初期參與了農業 和定居前奏的細石葉技術及 其人群的綜合分析。立足於 舊石器時代晚期東北亞廣泛 分佈的細石器遺存,以水洞 溝第12地點為重點研究案例 ,圍繞細石葉技術這一核心 主線,從技術 - 類型學、行 為生態學角度進行石器技術 、資源利用方式、人群流動 模式分析。 綜合細石器、磨製石器 、研磨工具、動物骨骼等考 古材料,水洞溝第12地點處 于舊石器時代晚期末段的文 化轉型期,古人類適應策略 具有多樣性,以細石葉技術 為主,群體流動與個體流動 相結合,提升人群流動和資 源開發的效率,對環境資源 進行了深度開發。在對水洞 溝第12地點個案研究的基礎 上,以細石葉技術為關鍵詞 ,本書將研究時間、空間維 度擴大至更新世末期到全新 世初期中國北方地區。研究 顯示,細石葉技術的萌生受 到高緯度地區石葉技術的影 響,經歷了萌芽期、融合期 、爆發期、衰落期四個發展 階段,在生態適應的過程中 ,細石葉技術人群發展出多 元的適應策略,可概述為高 度流動的採食者、高效配合 的集食者、相機而動的生產 者、因地制宜的漁獵者。本 研究有助於理解更新世末期 到全新世初期的人群組織形 式,推動和深化古人類從流 動到定居的轉變過程研究。
  • 人民幣:RMB 98.00 元     售价:NT$ 392.00
  •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 重寫秦漢史(出土文獻的視野)(精)/北京大學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叢刊

  • 所属分类:歷史.地理>>歷史>>文物考古     作者:編者:陳侃理     出版社:上海古籍
  • 丛书项:北京大學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叢刊
  •     20世紀初以來,秦漢 時期簡帛及其他出土文獻 資料持續大量湧現,源源 不斷地為秦漢歷史文化研 究提供新材料,刺激形成 新課題。本書旨在促使秦 漢史研究扭轉碎片化的趨 勢,為未來的研究設立更 高的起點和提供更廣闊視 野,同時也將方便不同領 域的學者了解出土文獻與 秦漢史研究的主要課題、 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果。全 書分為文字發展、文書行 政、律令法系、徭役制度 、軍事制度、政區地理、 時間秩序等九章,分別由 九位出土文獻與秦漢歷史 文化研究領域具有代表性 的新銳學者撰寫。梳理該 領域的主要出土資料和研 究進展,歸納核心問題, 闡發自己的最新研究見解 ,力求揭示利用出土文獻 資料已在秦漢史研究的各 領域中取得何種新認識, 可以提出哪些新問題,開 辟哪些新領域。
  • 人民幣:RMB 158.00 元     售价:NT$ 632.00
  •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 出土文獻與法律史研究(第16輯法律考古視野下的出土法律文獻)

  • 所属分类:歷史.地理>>歷史>>文物考古     作者:編者:王沛|責編:許佳瑩     出版社:上海古籍
  •     《出土文獻與法律史研 究》創辦于2012年,是國 內唯一以甲骨、金文、簡牘 法制史料為研究對象的專業 學術集刊,也是位居國際學 術最前沿、弘揚中華法律文 化、具有鮮明「冷門絕學」屬 性、體現多學科交叉融合之 「新文科」特色的刊物。本刊 集中發表中、美、日、德、 俄、韓等國學者的重要成果 ,主要以殷商甲骨文,兩周 金文,兩湖、西北出土之楚 簡、秦簡、漢晉簡為研究對 象,深入追索中國法律文明 之起源與發展足跡,在國內 、國際學界產生重要而深遠 的學術影響,成為該領域的 核心學術平台。本冊為第十 六輯《法律考古視野下的出 土法律文獻》。分為學術前 沿、法律考古、史料研究等 欄目。
  • 人民幣:RMB 78.00 元     售价:NT$ 312.00
  •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天龍文創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