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全文搜索
商品名
作者
出版社
ISBN
高級搜索
首頁
本周新書
本月新書
熱點銷售
暢銷排行
每週排行
每月排行
最近浏覽的商品
當下的力量--找回每時每刻的自己
靈魂轉生的奧秘
前世今生來生緣~穿越時空的靈魂之旅
老鷹的羽毛-現代女巫的生命探索之旅
请选择排序方式:
类别
版别
出版年月↓
折扣↓
定价↓
共有
7
个搜索结果 共有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页
转到第
页
茧(精)/费孝通作品精选
所属分类: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作者:
费孝通|责编:冯金红|译者:孙静//王燕彬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丛书项:
费孝通作品精选
费孝通20世纪30年代末 用英文写作的中篇小说,存 放于作者曾经就读的伦敦经 济学院图书馆的“弗思档案” 中,2016年被国内学者发 现。这是该作品首次被翻译 成中文。 小说叙写了上个世纪30 年代苏南乡村一家新兴制丝 企业的种种遭际。这家制丝 企业通过实验乡村工业的现 代转型,希望实现改善民生 、实业救国的社会理想,但 在内外交困中举步维艰。作 者以文学的方式来思考正在 发生现代化变迁的乡村、城 镇与城市,其中乡土中国的 价值观念、社会结构与经济 模式都在经历激烈而艰难的 转型,而充满社会改革理想 的知识分子及其启蒙对象— —农民,有的经历了个人的 蜕变与成长,有的则迷失在 历史的巨变中。 《茧》既是作者名著《 江村经济》的“文学版”,又 与30年代的左翼文学、“社 会性质”大论战及“乡村重建 ”问题遥相呼应,为我们理 解费孝通的早期思想与时代 思潮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维度 。
人民幣:
RMB 58.00
元 售价:
NT$ 232.00
元
留英记(精)/费孝通作品精选
所属分类: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作者:
费孝通|责编:冯金红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丛书项:
费孝通作品精选
费孝通关于英国的札记 和随笔选编,时间跨度从20 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作 为留英归来的学者,费孝通 学术思想和人生经历有很重 要的一部分与英国密切相关 。 这些札记和随笔广泛记 录了一个非西方的知识分子 对英国社会、人情、风物、 政治的观察,其中不乏人类 学比较的眼光。比如1946 年底,费孝通应邀去英国讲 学,其间,以“重返英伦”为 名写下系列文章,开头的一 句话“这是痛苦的,麻痹了 的躯体里活着个骄傲的灵魂 ”,浓缩了他对二战后英帝 国瓦解时刻的体察与速写。 作者以有英国“essay”之风 的随笔形式观察大英帝国的 历史命运、英国工党的社会 主义实验、工业组织的式微 、英国人民精神的坚韧、乡 村重建希望的萌芽,以及君 主立宪、议会政治和文官制 度等,尤其敏锐地洞察了英 美两大帝国的世纪轮替和“ 美国世纪”的诞生,今日读 来,尤让人叹服作者的宏阔 视野和历史预见力。
人民幣:
RMB 58.00
元 售价:
NT$ 232.00
元
费孝通作品精选(共13册)(精)
所属分类: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作者:
费孝通|编者:(美)玛格丽特·派克·雷德菲尔德|责编:冯金红//唐明星//吴莘|译者:戴可景//秦志杰//孙静//王燕彬//赵旭东
出版社:
三联书店
本套书精选费孝通最有 代表性的著作,共13册, 三百余万字,涉及农村农 民问题、边区民族问题、 文明文化问题、世界观察 、学术反思等多个层面。 其中有《江村经济》《禄 村农田》《乡土中国乡土 重建》《生育制度》《中 国士绅》《行行重行行 1983-1996(合编本)上 》《行行重行行1983- 1996(合编本下)》等有 关中国乡村经济与社会结 构的特质及其现代转型的 经典论述;费老一生关怀 不辍的民族学研究《中华 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民 族学文选);晚年的文化 文明论述与学术反思《孔 林片思(论文化自觉)》 《师承·补课·治学(增订本 )》;《留英记》《美国 与美国人》是从跨文化与 比较人类学的视野对西方 世界的观察剖析,其中《 美国与美国人》被称为《 乡土中国乡土重建》的姊 妹篇;《茧》则是近期发 现的作者1936年用英文写 作的中篇小说,为首次翻 译出版,对于理解费孝通 早期的学术思想与时代思 潮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维 度。 《江村经济》原稿出自 费孝通1938年向英国伦敦 经济学院人类学系提交的 博士论文,1939年由 Routhledge出版社列入“国 际社会学丛书”出版,书名 为Peasant Life in China, 并在扉页题有《江村经济 》中文书名。著名人类学 家马林诺夫斯基在为费孝 通撰写的序文中预言,该 书“将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 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 一个里程碑”,“某些段落可 以被看作应用社会学和人 类学的宪章”。1981年,英 国皇家人类学会亦因此书 在学术上的成就授予费孝 通“赫胥黎奖章” 《江村经济》围绕社区 组织、“土地的利用”和“农 户家庭中再生产的过程”等 ,描述了中国农民的消费 、生产、分配和交易等生 活和经济体系;同时着重 介绍了费达生的乡土工业 改革实验。费孝通后来多 次重访江村,积累了一系 列关于江村的书写。江村 作为他在汉人社会研究方 面最成熟的个案,为他的 理论思考如差序格局、村 落共同体、绅权与皇权等 提供了主要的经验来源。 作为《江村经济》的姊 妹篇,《禄村农田》是费 孝通“魁阁”时期的学术代表 作,作者将研究焦点由东 南沿海转移到云南内地乡 村,探寻在现代工商业发 展的过程中,农村土地制 度和社会结构所发生的变 迁。 作者用类型比较方法, 将江村与禄村分别作为深 受现代工商业影响和基本 以农业为主的不同农村社 区的代表,考察农民如何 以土地为生,分析其土地 所有权、传统手工业和社 会结构的异同与变迁,目 的是想论证,农村的经济 问题不能只当作农村问题 来处理;农村经济问题症 结在于土地,而土地问题 的最终解决与中国的工业 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 探寻中国乡村现代化转型 的理想与实践贯穿了费孝 通一生。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 费孝通的学术工作由实地 的“社区研究”转向探索中国 社会结构的整体形态。他 认为自己对“差序格局”和“ 乡土中国”的论述,是这一 时期的主要成就。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 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 授“乡村社会学”的讲稿,尝 试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 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 样的社会”。它不是对具体 社会的描写,而是从中提 炼一些“理想型”概念,如“ 差序格局”“礼治秩序”“长老 统治”等,以期构建长期影 响、支配着中国乡土社会 的独特运转体系,并由此 来理解具体的乡土社会。 《乡土重建》则以“差序 格局”和“皇权与绅权”的关 系为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 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现 实中国基层社会的问题与 困境,探寻乡土工业的新 形式和以乡土重建进行现 代社会转型的可能。这一 系列的写作代表了费孝通 40年代后期对中国历史、 传统和当代现实的整体性 关照,是其学术生命第一 阶段最重要的思考成果。 《生育制度》是费孝通 1946年根据他在西南联大 和云南大学任教时的讲义 整理而成,围绕“家庭三角” 这一核心议题,讨论了中 国乡土社会组织的基本原 则及其拓展,其中描述社 会新陈代谢的“社会继替”“ 世代参差”等概念影响深远 。本书是费孝通的早期代 表作,也是他一生最为看 重的著作之一。书后附录 的《亲迎婚俗之研究》一 文,系作者1933年在燕京 大学毕业时完成的本科学 位论文,主要是从社会史 和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周 代到汉初亲迎婚俗发展的 两个阶段——风俗时代和 礼教时代进行分析。 《中国士绅》由七篇专 论组成,取材于费孝通 1947-1948年发表在国内 报纸上的文章;1948年秋 ,他向美国社会学家雷德 菲尔德的夫人玛格丽特口 述了这些文章的大致内容 ,雷德菲尔德夫人经过精 心编辑后于1953年将其在 美国出版。书中的内容集 中体现了费孝通40年代中 后期对中国社会结构及其 运作机制的深刻洞察,尤 其聚焦于士绅阶层在中国 传统社会的地位与功能, 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 走向解体的过程,与《乡 土中国》《乡土重建》等 作品在思想上一脉相承。 他实际上借助这个机会将 自己关于中国乡村的基本 权力结构、城乡关系、“双 轨政治”“社会损蚀”等思考 介绍给英语世界。 英文版还附录了社会学 家周荣德先生1943-1946 年间在云南昆阳县从事中 国士绅研究的调查片段, 现保留原貌一并呈现。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 中期,费孝通接续其早年 对城-镇-乡结构关系的思考 和“乡土重建”的理想,走遍 祖国的大江南北,对乡镇 企业、小城镇建设、城乡 和东西部区域协同发展进 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先后 提出了苏南模式、温州模 式和珠江模式等不同的乡 镇发展类型,以及长三角 、港珠澳、京津冀、亚欧 大陆桥经济走廊、中西部 经济协作区等多种区域发 展战略,其中还包含了他 对中西部城市发展类型的 思考。 《行行重行行1983- 1996(合编本)上》《行 行重行行1983-1996(合 编本)下)》汇集了费孝 通十余年中所写的近六十 篇考察随记,大致按时间 线索排列,不仅呈现了晚 年费孝通“从实求知”的所思 所想;某种意义上也记录 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 黄金时期的历史进程。 20世纪80年代末,费孝 通进入了他一生学术思想 的新阶段,即由“志在富民” 走向“文化自觉”,开始思考 针对世界性的文明冲突, 如何进行“文化”之间的沟通 与解释。到90年代,这些 思考落实为“文化自觉”的十 六字表述,即: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晚年费孝通从儒家思想 获得极大启迪,贯穿这一 阶段思考的大问题是:面 对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的 全新世界格局,21世纪将 会上演“文明的冲突”,还是 实现“多元一体”的全球化? 不同的文化和文明之间应 该如何和平共处、并肩前 行?中国如何从自己的传 统思想中获得文化转型的 自主能力,从中国文明本 位出发,建构自己的文明 论与文化观? 《孔林片思(论文化自 觉)》收录了费孝通从 1989-2004年的文章,集 中呈现了费孝通晚年对人 与人、人与自然、国与国 、文明与文明之间关系的 重新思考。 从1930年进入燕京大学 社会学系开始,在长达七 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费 孝通在人类学、社会学和 民族学领域开疆拓土,成 就斐然。他一生的学术历 程与民族同家的命运、与 时代的起伏变换密切相关 。本书汇编了晚年费孝通 对自己一生从学历程的回 顾与反思的文章,其中既 有长篇的思想自述;也有 对影响终身的五位老师— —吴文藻、潘光旦、派克 、史禄国、马林诺夫斯基 ——的追忆与重读,他名 之曰“补课”;更有对社会学 与人类学在学科和理论层 面的不断思考。 《师承·补课·治学(增 订本)》还收录了费孝通“ 第一次学术生命”阶段的四 篇文章,其中《新教教义 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关系》 一文为近年发现的费孝通 佚稿,也是国内最早关于 韦伯社会学的述评之一。 费孝通关于英国的札记 和随笔选编,时间跨度从 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 作为留英归来的学者,费 孝通学术思想和人生经历 有很重要的一部分与英国 密切相关。 这些札记和随笔广泛记 录了一个非西方的知识分 子对英国社会、人情、风 物、政治的观察,其中不 乏人类学比较的眼光。比 如1946年底,费孝通应邀 去英国讲学,其间,以“重 返英伦”为名写下系列文章 ,开头的一句话“这是痛苦 的,麻痹了的躯体里活着 个骄傲的灵魂”,浓缩了他 对二战后英帝国瓦解时刻 的体察与速写。作者以有 英国“essay”之风的随笔形 式观察大英帝国的历史命 运、英国工党的社会主义 实验、工业组织的式微、 英国人民精神的坚韧、乡 村重建希望的萌芽,以及 君主立宪、议会政治和文 官制度等,尤其敏锐地洞 察了英美两大帝国的世纪 轮替和“美国世纪”的诞生, 今日读来,尤让人叹服作 者的宏阔视野和历史预见 力。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 费孝通写作了大量有关美 国的系列文章,这些文章 以游记、杂感、政论等形 式比较美国和欧洲,美国 与中国。其中,《美国人 的性格》被费孝通称为《 乡土中国》的姊妹篇,作 者透过一般性的社会文化 现象,洞察到美国的科学 和民主之间的紧张,认为 科学迫使人服从于大工业 的合作,而民主要求个体 主义,二者必然产生冲突 ;并进一步认为基督教是 同时培养个体主义和“自我 牺牲信念”的温床,是美国 社会生活以及民主和科学 特有的根源。美国二战以 来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 越来越突出的霸权地位, 实际是费孝通关注美国的 一个重要背景。他晚年有 关全球化问题的思考,与 他对美国、英国等西方社 会的系列观察密不可分。 值得一提的是,费孝通 还是40年代著名的作家和 时事专栏作者,其出访美 国的诸种见闻、感受,二 战后的国际局势、欧美政 治动向、美国的总统选举 和对华政策等,都以通讯 和报道的方式在当时广泛 传播,今日读来,依然是 我们了解二战前后美国的 历史和文化极好的借镜和 参照。 费孝通20世纪30年代末 用英文写作的中篇小说, 存放于作者曾经就读的伦 敦经济学院图书馆的“弗思 档案”中,2016年被国内学 者发现。这是该作品首次 被翻译成中文。 小说叙写了上个世纪30 年代苏南乡村一家新兴制 丝企业的种种遭际。这家 制丝企业通过实验乡村工 业的现代转型,希望实现 改善民生、实业救国的社 会理想,但在内外交困中 举步维艰。作者以文学的 方式来思考正在发生现代 化变迁的乡村、城镇与城 市,其中乡土中国的价值 观念、社会结构与经济模 式都在经历激烈而艰难的 转型,而充满社会改革理 想的知识分子及其启蒙对 象——农民,有的经历了 个人的蜕变与成长,有的 则迷失在历史的巨变中。 《茧》既是作者名著《 江村经济》的“文学版”,又 与30年代的左翼文学、“社 会性质”大论战及“乡村重建 ”问题遥相呼应,为我们理 解费孝通的早期思想与时 代思潮的关系提供了新的 维度。
人民幣:
RMB 935.00
元 售价:
NT$ 3740.00
元
生育制度(精)/费孝通作品精选
所属分类:
社科总论
>>
社科总论
>>
社会学
作者:
费孝通|责编:唐明星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丛书项:
费孝通作品精选
《生育制度》是费孝通 1946年根据他在西南联大 和云南大学任教时的讲义整 理而成,围绕“家庭三角”这 一核心议题,讨论了中国乡 土社会组织的基本原则及其 拓展,其中描述社会新陈代 谢的“社会继替”“世代参差” 等概念影响深远。本书是费 孝通的早期代表作,也是他 一生最为看重的著作之一。 书后附录的《亲迎婚俗之研 究》一文,系作者1933年 在燕京大学毕业时完成的本 科学位论文,主要是从社会 史和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周 代到汉初亲迎婚俗发展的两 个阶段——风俗时代和礼教 时代进行分析。
人民幣:
RMB 68.00
元 售价:
NT$ 272.00
元
美国与美国人(精)/费孝通作品精选
所属分类: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作者:
费孝通|责编:冯金红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丛书项:
费孝通作品精选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 费孝通写作了大量有关美国 的系列文章,这些文章以游 记、杂感、政论等形式比较 美国和欧洲,美国与中国。 其中,《美国人的性格》被 费孝通称为《乡土中国》的 姊妹篇,作者透过一般性的 社会文化现象,洞察到美国 的科学和民主之间的紧张, 认为科学迫使人服从于大工 业的合作,而民主要求个体 主义,二者必然产生冲突; 并进一步认为基督教是同时 培养个体主义和“自我牺牲 信念”的温床,是美国社会 生活以及民主和科学特有的 根源。美国二战以来在全球 政治经济格局中越来越突出 的霸权地位,实际是费孝通 关注美国的一个重要背景。 他晚年有关全球化问题的思 考,与他对美国、英国等西 方社会的系列观察密不可分 。 值得一提的是,费孝通 还是40年代著名的作家和时 事专栏作者,其出访美国的 诸种见闻、感受,二战后的 国际局势、欧美政治动向、 美国的总统选举和对华政策 等,都以通讯和报道的方式 在当时广泛传播,今日读来 ,依然是我们了解二战前后 美国的历史和文化极好的借 镜和参照。
人民幣:
RMB 78.00
元 售价:
NT$ 312.00
元
乡土中国乡土重建(精)/费孝通作品精选
所属分类:
社科总论
>>
社科总论
>>
社会学
作者:
费孝通|责编:冯金红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丛书项:
费孝通作品精选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 费孝通的学术工作由实地的 “社区研究”转向探索中国社 会结构的整体形态。他认为 自己对“差序格局”和“乡土 中国”的论述,是这一时期 的主要成就。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 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 “乡村社会学”的讲稿,尝试 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 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 社会”。它不是对具体社会 的描写,而是从中提炼一些 “理想型”概念,如“差序格 局”“礼治秩序”“长老统治” 等,以期构建长期影响、支 配着中国乡土社会的独特运 转体系,并由此来理解具体 的乡土社会。 《乡土重建》则以“差序 格局”和“皇权与绅权”的关 系为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原 则,在此基础上分析现实中 国基层社会的问题与困境, 探寻乡土工业的新形式和以 乡土重建进行现代社会转型 的可能。这一系列的写作代 表了费孝通40年代后期对中 国历史、传统和当代现实的 整体性关照,是其学术生命 第一阶段最重要的思考成果 。
人民幣:
RMB 68.00
元 售价:
NT$ 272.00
元
师承补课治学(增订本)(精)/费孝通作品精选
所属分类:
社科总论
>>
社科总论
>>
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费孝通|责编:冯金红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丛书项:
费孝通作品精选
从1930年进入燕京大学 社会学系开始,在长达七十 余年的学术生涯中,费孝通 在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 领域开疆拓土,成就斐然。 他一生的学术历程与民族同 家的命运、与时代的起伏变 换密切相关。本书汇编了晚 年费孝通对自己一生从学历 程的回顾与反思的文章,其 中既有长篇的思想自述;也 有对影响终身的五位老师— —吴文藻、潘光旦、派克、 史禄国、马林诺夫斯基—— 的追忆与重读,他名之曰“ 补课”;更有对社会学与人 类学在学科和理论层面的不 断思考。 本书还收录了费孝通“第 一次学术生命”阶段的四篇 文章,其中《新教教义与资 本主义精神之关系》一文为 近年发现的费孝通佚稿,也 是国内最早关于韦伯社会学 的述评之一。
人民幣:
RMB 88.00
元 售价:
NT$ 352.00
元
共有
7
个搜索结果 共有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页
转到第
页
Δ购买商品
购物流程
注册账户
更改注册信息
Δ售后服务
退换货原则
退换货注意事项
退换货流程
Δ订单支付
付款方式
运费计算方式
Δ关于我们
关于美商天龙
联络我们
商品搜寻:
全文搜索
商品名
作者
出版社
ISBN
|
进阶搜寻
首页
│
新手上路
│
客服中心
│
关于我们
│
人才邀请
│
联络我们
│
Top↑
│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龙国际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地址:台北市中正区重庆南路一段103号1F 105号1F-2F
读者服务部电话:02-2381-2033 02-2381-1863 时间:周一~周五 10:00~17:00 服务信箱:
bookuu@69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