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请选择排序方式: 类别   版别    出版年月↓   折扣↓   定价↓
  • 读懂中国(海外知名学者谈中国新时代)

  • 所属分类:政治法律>>政 治>>中国政治     作者:编者:解读中国工作室     出版社:天津人民
  •     解读中国工作室编著的《读懂中国(海外知名学者 谈中国新时代)》以海外知名学者的视角,从新时代中 国、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 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建设文化强国、新发展 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治理十个方面,系统 解读了发展中的中国新时代,为读懂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提 供了重要参考。本书既能拓展人们对中国共产党治国 理政的认识,也可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 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思想启迪。
  • 人民幣:RMB 68.00 元     售价:NT$ 272.00
  •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 知识传播与学科自主性建构/复旦政治学评论

  • 所属分类:政治法律>>政 治>>中国政治     作者:编者:陈明明|责编:邬红伟     出版社:复旦大学
  • 丛书项:复旦政治学评论
  •     本书为复旦大学政治学 者组织编写的开放性学术 丛书——“复旦政治学评论” 的第25种,书中收录了国 内政治学者的十篇学术论 文。 第一至第四篇论文内容 主要针对当前中国的政治 学学科发展研究思路、课 程教学理念、具体方法方 面存在的问题。四位作者 充分阐述了独到、深刻的 认识,并展现了其在政治 学科研、教学方面的经验 和成果,体现了中国政治 学者在这方面的积累和创 新。他们为构建中国政治 学自主知识体系,同时也 为中国政治学的课程教学 提供了不少切合中国实际 、符合学科发展特点和规 律、有中国特色的思路和 方法。 第五至第十篇论文论述 了与其他中国政治及比较 政治主题相关的各类问题 ,有的对中国革命或国家 建设中的制度建设问题进 行深入探讨,有的对国外 政治中关于国家建构涉及 的相关因素及其产生的问 题和影响等,进行有价值 的分析。其中最后一篇论 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学 者关于中国问题的研究作 了历史性的客观的回顾, 中国读者可借此了解海外 学者看待中国的视角。
  • 人民幣:RMB 62.00 元     售价:NT$ 248.00
  •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 中国知识界抗战后国家建设思想研究/历史与文化系列/学术近知丛书

  • 所属分类:政治法律>>政 治>>中国政治     作者:曾凡云|责编:刘松弢     出版社:人民
  • 丛书项:学术近知丛书
  •     中国知识界关于抗战后 国家建设思想,主要涉及战 后中国政治、经济体系建设 问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建 设等宏观问题,还关注到了 与战后中国建设具有密切联 系的问题,如战后如何处置 日本等问题。这种关注,一 方面表明战时知识界继承了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所具有的 忧国忧民的传统;另一方面 也表明战时知识分子反映出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与献身精神,他们对战后维 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抱有巨大期望。本书通过分 析抗战后期中国知识界对战 后中国国家建设问题的认知 与影响,归纳和总结中国知 识界对战后中国国家建设所 起的历史作用,从而以知识 分子阶层的角度证明中国社 会的发展选择中国共产党和 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
  • 人民幣:RMB 60.00 元     售价:NT$ 240.00
  •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 政治的概念(历史政治学的知识论原理)(精)/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文库

  • 所属分类:政治法律>>政 治>>中国政治     作者:杨光斌|责编:贺志红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 丛书项: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文库
  •     作为政治学方法论的历 史政治学发现了政治理论诞 生的机理即知识论原理,历 史属性决定了制度变迁方式 的差异性,并由此而产生性 质不同的政治理论。在比较 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东西 方国家形态、政府体制、国 家社会关系和对外关系演化 的比较研究,发现在欧洲社 会史中,制度变迁方式是竞 争性、对抗性分配资源,相 应地诞生了对抗性政治制度 和政治理论;在中国政治史 中,大一统的制度变迁方式 演绎出以致治-民心为线索 的政治理论。政治的概念最 充分地体现了不同历史的心 理认知和行为模式的差异性 ,由此也打开了重新解释社 会科学理论体系、基础性概 念的大门,为建构中国政治 学自主知识体系找到有效路 径。
  • 人民幣:RMB 138.00 元     售价:NT$ 552.00
  •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 历史政治学(中国政治学的范式革命)/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论丛

  • 所属分类:政治法律>>政 治>>中国政治     作者:杨光斌|责编:李国庆//贺志红//马海英//刘袁源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 丛书项: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论丛
  •     政治学的知识统摄性和 社会科学学科基础性,决 定了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 的形成必将夯实中国式现 代化的理论根基,助推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书 先是简单梳理了西方政治 思想史之“多变”及其缘由; 然后阐述了冷战时期论证 西式民主政体合法性的西 方政治学如何变成了“改变” 他国的政治学,并制造了 旨在“转型”的范式;接着研 讨了百年来“求变”的中国政 治学的得与失;最后总结 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 学研究的主要取向,即建 制性的国家治理研究是中 国政治学的主流。中国的 成就必须得到正面的解释 ,不能解释中国成就的理 论不能算是好的社会科学 理论。理论必须直面基于 中国历史文化和经验所取 得的成就,这些成就必须 上升为概念、理论乃至范 式,由此,社会科学需要 一场范式革命,历史政治 学应运而生。
  • 人民幣:RMB 98.00 元     售价:NT$ 392.00
  •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 新时代基层公务员创新行为研究/法学与政治学系列/学术近知丛书

  • 所属分类:政治法律>>政 治>>中国政治     作者:谭新雨|责编:刘松?     出版社:人民
  • 丛书项:学术近知丛书
  •     本书聚焦提高公务员创 造性执行能力、政府创造性 执行效能的现实需求,基于 行为公共管理学研究视角, 巧妙运用公共组织与人事管 理理论来讲述新时代基层公 务员创新的“中国故事”。首 先,立足新时代改革场景, 全方位解读基层公务员创新 行为的概念内涵,尤其是形 象刻画出基层公务员创新的 典型模式——“支持型创新” (主动突破式)、“顺应型 创新”(回应突破式)、“规 避型创新”(主动渐进式) 、“象征型创新”(回应渐进 式);其次,运用多层次分 析视角,从制度层面-制度 环境、组织层面-领导风格 、个体层面-心理状态切入 ,系统剖析新时代基层公务 员创新行为的多重形塑逻辑 ;最后,深入探讨基层公务 员创新行为对提升基层改革 成效及政务满意度的重要意 义,并突出强调组织价值导 向对基层公务员创新效能发 挥的关键影响,从而力图为 新时代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 建设贡献“中国方案”。
  • 人民幣:RMB 50.00 元     售价:NT$ 200.00
  •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 认知症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社会支持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术著作青年系列丛书

  • 所属分类:政治法律>>政 治>>中国政治     作者:高翔|责编:高晓璐     出版社:人民
  • 丛书项:华中科技大学学术著作青年系列丛书
  •     本研究涵盖认知症老人 生活质量的“描述性”、“解 释性”研究,并尝试进行提 升生活质量的“干预性”研究 。团队从理论研究入手,基 于国内外认知症相关研究进 行归纳和总结,构建适用于 分析中国认知症老人个体及 家庭生活质量的分析框架, 改进生活质量概念界定与测 量量表,利用抽样调查数据 和访谈资料对认知症老人个 体及家庭生活质量现状进行 分析,掌握中国城市认知症 个体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状 况,并以提高认知症老人及 其家庭生活质量为目标,通 过微观实验研究、中观社区 研究、宏观政策研究,构建 “家庭主导、社区为本”的社 会支持和公共政策体系,为 提高认知症老人个体及家庭 生活质量提供建议,为推进 健康中国建设和国家治理能 力优化提供支撑。
  • 人民幣:RMB 59.00 元     售价:NT$ 236.00
  •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 政府跨部门知识共享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珞珈政管学术丛书

  • 所属分类:政治法律>>政 治>>中国政治     作者:常荔|责编:郭曼曼     出版社:中国社科
  • 丛书项:珞珈政管学术丛书
  •     知识日益成为政府组织 重要的战略性要素,共享和 整合政府不同部门中所拥有 的多样化知识也被视为形成 和提升组织核心能力和公共 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而政 府组织并不是自然地交换知 识信息以寻找更有效的问题 解决方案,而是需要知识共 享管理策略的有效干预。本 书基于协同视角,考察政府 跨部门知识共享的运行机理 和实践特征,探讨多维协同 因素对政府跨部门知识共享 的影响机制,分析跨部门知 识共享对组织绩效的促进效 应,进而提出有效的政府跨 部门知识共享的实现机制及 其推进策略。
  • 人民幣:RMB 89.00 元     售价:NT$ 356.00
  •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 唐代特权阶层仕宦与社会流动研究(精)/历史文化系列/学术近知丛书

  • 所属分类:政治法律>>政 治>>中国政治     作者:孙俊|责编:刘松弢     出版社:人民
  • 丛书项:学术近知丛书
  •     本书是一部研究唐代特 权阶层仕宦行为与社会流动 关系的学术著作。作者收集 传世文献、出土文书与墓志 碑刻等各类史料,在充分吸 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按照官职、门第、财富的多 元标准,对唐代社会阶层进 行划分,并阐释了各个阶层 的社会功能,认为唐代社会 是一个以官员阶层为主导, 士族、商贾阶层为辅助,农 民阶层为基础,贱口阶层供 服务的系统。这个社会系统 又是动态的,为维持正常的 新陈代谢——把优秀的和平 庸的人都分布到合适的位置 上去,系统就必须保持一个 正常有效的社会流动,但是 由于特权阶层对入仕途径的 把持,使唐代社会流动具有 很大的封闭性,除唐初一段 时间外,社会流动基本上是 在特权阶层内部进行的,主 要表现为高官子弟、大士族 、富贾群体都有相当大的几 率可以流入到高官群体中, 这一趋势在高宗、武后时期 开始形成,愈到唐后期就愈 为明显,终于在懿宗时形成 了阶层固化。这样就使得非 特权阶层精英无由上达,导 致整个社会系统的正常新陈 代谢功能遭到破坏,而非特 权阶层精英并不甘心沉沦, 为争取向上的社会流动,发 动了大规模的民变。最终非 特权阶层用武力打破了阶层 固化,在地方上形成了一个 个的新特权阶层,并逐步取 代了唐中央。
  • 人民幣:RMB 90.00 元     售价:NT$ 360.00
  •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 商品搜寻:
  • | 进阶搜寻
首页新手上路客服中心关于我们人才邀请联络我们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龙国际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地址:台北市中正区重庆南路一段103号1F 105号1F-2F
读者服务部电话:02-2381-2033 02-2381-1863 时间:周一~周五 10:00~17:00 服务信箱:bookuu@69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