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对话徐则臣 一条河如何承载百年中国
发布时间:2025-03-25 | 作者:

3月22日下午,博库书城文二店迎来了一场文学盛宴。茅盾文学奖得主、《北上》作者徐则臣与浙江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翟业军,以运河为轴,展开一场横跨时空的文化对谈。现场座无虚席,读者们仿佛置身流动的运河水,聆听一条河如何讲述中国百年的故事。

徐则臣在对谈中说到,写长篇小说《北上》时,他特地来到来杭州,从武林门码头坐船到了拱宸桥。小说中,小波罗也是在武林门码头遇到了挑夫、厨子邵常来,之后一路北上。2024年起,《北上》相继被改编为音乐剧、话剧、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陆续与观众见面。但30万字的茅奖原著,结构紧密角色众多,时间线从1901年横跨到2014年,被认为改编难度非常大。作为作者,徐则臣表示,自己尊重主创基于各自的艺术表达对《北上》的二度创作,主创们各自按照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做了符合不同艺术形式创作规律的呈现,形成了自洽、自如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丰富了小说本身。

在《北上》扉页,徐则臣写下:一条河活起来,一段历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穿梭在水上的那些我们的先祖,面目也便有了愈加清晰的希望。翟业军提问道,作为一部虚构作品,徐则臣是如何让小说中的历史活起来?又不能说就是在写一本历史小说?徐则臣表示,为了让1901年更落地,大到河流走向,小到人物的吃穿用度,他做了实地考察,翻阅了很多典籍。他说:“历史很宏大,但它是由一个个小的硬知识组成的。若干年以后,可能我写的运河在现实中已经消失了,如果我写的是以讹传讹的,大家翻资料时看到的就是一条假的运河。”比如,现在的电视剧,说起慈禧太后,就都叫“老佛爷”,但事实上,只有慈禧身边的宫女、太监和非常亲密的大臣才如此称呼;比如,小说中小波罗抽的雪茄,得用特制的长火柴点;再比如,1901年来中国的小波罗,随身带的是怎样的相机,徐则臣查阅了整个相机史,又咨询了专业人员,终于找到一款便携的莱卡相机……对专业读者来说,故事中的细节尤为重要,《北上》写完后,徐则臣特地请专家“检查”小说,的确发现了错误,比如,1901年京杭大运河经过徐州时,并不是他写的是这条河道,徐则臣于是删了这条故事线,重新设计。小说出版后,还是有不少专业读者提出问题:途径淮安的河下古镇,谢平遥告诉小波罗,这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乡,但在1901年,这还是个冷知识,之后胡适才提出《西游记》是吴承恩所作;厨师告诉他,书中谢望和在淮安点的文思豆腐其实是扬州菜,那个时候淮安吃不到这道菜……后来,徐则臣在重新修订时也对这些问题一一做了修改,“一部小说让读者建立信任关系,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细节。小说能不能写好是能力问题,有没有错误是态度问题。”

近日,由白鹿、欧豪主演电视剧《北上》在CCTV1黄金档、江苏卫视和爱奇艺热播,首播收视高达3.929%,观众也被剧中充满烟火味的运河故事所打动。剧本筹备阶段,徐则臣和主创沿着运河采风,搜集了许多运河人的资料。开播后,徐则臣同样也追了剧。相比于原著,电视剧做了不小的改编。在保留原著精神内核的同时,编剧赵冬苓将原著中100多年浓缩成了20年,讲述了生活在大运河畔一群90后年轻人的“北上”故事,既保留文学原有的结构特征,又符合影视作品表达的规律。但剧集开播后也受到了一些争议,作为作者,徐则臣更多的是理解。

有人说《北上》舍弃了原著中1901年的故事精华,徐则臣认为,将小波罗作为主角在影视改编上确实有太大难度,当下的运河故事也很重要,编剧将1901年的故事埋藏在了当下的生活中,一点点揭开的设计蛮好。有人说电视剧开头有些吵,人物有些多,徐则臣揭秘,其实前面2集原来拍了5集,但播出时删了3集,“如果是5集的长度,可能又是另外的观看效果。”也有人问,为什么谢老大在船上的形象有些邋遢,演谢天成的胡军晒得黝黑。采访过很多船老大的徐则臣说,其实他们在船上日常都是光着膀子,穿着大裤衩,谢老大和夏老二演得很接地气,卖船的那场戏,让他看哭了…自己创作时就关注细节的徐则臣,也注意到了剧组主创精心设计的各种细节: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小说中大运河的历史感,剧组在运河畔的昆山巴城老街造了一座“花街”实景,通过6000余件道具还原上世纪90年代的运河生态。4个多月,演员们基本待在剧组,有空就在琢磨表演,大家都很豁得出去:演女主夏凤华的白鹿,抛开偶像包袱,带了牙套,涂黑了自己;演女主妈妈的涂凌告诉徐则臣,从没拍过这样的剧,4个月里大家都素颜朝天,晚上没敷面膜补水,服装上也有巧思,为贴合人设,涂凌穿的都是老公夏老二或女儿夏凤华的旧衣服……虽然没有一集不落的追剧,但徐则臣对一些镜头有明显的“偏爱”:孩子们有心事时,会集体跑到楼顶,抬头是满天繁星,低头就是人间烟火、鸡毛蒜皮;小马思艺刚到小院时,吃完饭趴在桌上哭了,孩子的泪一下子把他戳中……

活动现场,读者们手持新书排队签名,徐则臣耐心为每位读者题写寄语。一位年轻读者听完对谈后感慨道:“原来运河不只是地理符号,更是中国人的精神长河。”

运河奔流不息,故事永不落幕。博库书城将继续携手作家与读者,在文字与水的交响中,共赴下一场文化之旅。

(部分内容来自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