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教育总论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 定价: ¥48
  • ISBN:9787521719253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288页
  • 作者:(英)菲利帕·佩里...
  • 立即节省:
  • 2020-08-01 第1版
  • 2020-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这是一本亲子家教书。对于想要避免重复父母错误的家庭教育模式,希望与子女保持健康的亲子关系的父母来说,本书是一本权威指南。在这本书中,英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菲莉帕·佩里直言不讳地给出很多必要的建议。作者通过案例研究、作为家长的经历,以及从业二十多年积累的经验,写下这本育儿书。她的写作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个小细节,而是力求从更宽广而深刻的角度,解决家庭矛盾中的核心问题。本书并不是一本简单的育儿指导手册,而是教导读者如何与孩子建立功能性纽带,让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感到安适,认识自己及自己的想法,从而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尽量避免上一代的教育失误在下一代子女身上重复。书里充满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明智的、理智的建议,会让读者对为人父母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内容提要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很多家庭中,这种关系经常出问题,令人痛苦,甚至很难再回归正常。
    本书作者菲利帕·佩里是从业二上多年的心理治疗师,也是亲子爷目的主持人,她根据父母前来咨询的案例,运用心理学理论,写下这本关于“关系”的书一—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与自身的关系,与过去的关系,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书里的内容可能会让你觉得难受、视疚,甚至愤怒,也可能会冒犯你的自尊,因为它会让你直而自已在亲子关系中犯下的种种错误,会让你猛然醒悟,自己是如何在无意中伤害了孩子。
    孩子不是有待处理的麻烦,也不是需要精益求精的项目,孩子是要被理解和支持的个体,在孩子身上的投人,不仅会使他们以后成为更优秀的人,也会使你自己变得更好。
    这本书将帮你:
    ·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如何影响了你的亲子教养方式
    ·看清亲子关系是如何变质的,以及如何让它恢复正常
    ·与孩子建立真正的联结,学会用心倾听,培养情绪稳定的孩子
    ·打破恶性循环,及时补救与修复裂痕,避免把你以前吃过的苦复制到孩子身上
    ·学会处理自己与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在和谐的关系中成长
    ·学习如何与婴儿、儿童、青少年和长大成人的孩子相处,让亲子关系变成孩子一生的力量之源
    这本书充满了锌智和明智的建议,是父母都想读的书,也是孩子希望自己的父母读过的书。

目录

前言
PART 1  亲子教养的传承
  过往经历的影响
  破裂与修复
  修复过去
  如何自我对话
  好父母/坏父母:不要轻易评判
PART 2  孩子的成长环境
  重点不是家庭结构,而是我们如何相处
  父母不在一起的时候
  如何使痛苦变得可以忍受
  父母在一起的时候
  争论的方法
  培养善意
PART 3  回应孩子的感受
  学习如何包容感受
  确认感受的重要
  否认孩子感受的危险
  修复关系,而不是冷战
  去感受,而不是去处理
  床底下的怪物
  接纳每种情绪的重要性
  人必须快乐吗
  从感受中转移注意力
PART 4  最初的孕育
  亲子关系从怀孕时开始
  交感巫术
  你是哪类家长?
  宝宝与你
  规划分娩
  讲述分娩经验
  吃奶的本能
  最初的关系
  支持:为了呵护孩子,我们也需要获得呵护
  依附理论
  强迫性的哭喊
  不同的荷尔蒙,不同的你
  不要害怕孤独
  产后抑郁症
PART 5  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
  亲子关系决定心理健康
  互动及来回交流
  如何开始交流
  互看游戏
  交流恐惧症
  专注观察的重要性
  当你沉迷于手机时会发生什么
  我们天生就有交流能力
  婴幼儿也是人
  讨厌的孩子是怎么训练出来的
  为什么孩子变得“黏人”
  寻找育儿的意义
  培养孩子的稳定情绪
  睡眠训练是一种控制
  什么是睡眠逐步推进
  帮助,而不是拯救
  游戏力
PART 6  所有的行为都是沟通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榜样
  输赢游戏
  先考虑当下可行的状况,别想未来可能发生什么
  行为得体所需要的特质
  如果所有行为都是沟通,那些不得体行为意味着什么
  早点积极投入时间,就不需要后来被迫投入
  用语言来表达感受,有助于改善行为
  不要随意为孩子的不得体行为找借口
  管教孩子应该多严格
  当孩子发脾气时
  莫名其妙的哭闹
  父母的谎言
  孩子的谎言
  界限:界定你自己,而不是孩子
  为年龄较大的孩子及青少年设定界限
  反常的青春期
  孩子长大成人后
后记
致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