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7大底层概念,20个成长关键词,助你彻底走出焦虑与迷茫,拥有清醒的认知、清楚的目标、清晰的路径、清爽的情绪。
畅销书《反本能》作者卫蓝激赏力荐!
开启认知驱动,告别毅力支撑,走出低效勤奋的陷阱,用脑科学、心理学走出常见的成长误区。
内容提要
当你认知觉醒,何惧焦虑迷茫,看清规律和真相,知道方法和路径。
想变好,却总是缺乏耐心、急于求成?
想勤奋,却总是心生惰性、自我消耗?
想努力,却总是比拼毅力、苦苦支撑?
想精进,却总是弯路不断、迷茫无助?
若你位列其中,这本书可助你摆脱困境。
阅读本书,你将通过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看清自己,了解认知世界里的基础设施;从刻意练习、深度学习、关联、反馈等事物规律中看清世界,提升自控力、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和情绪力等。从此豁然开朗,内化出真正的认知驱动力。
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它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想要从既有的习惯中跳出来,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识。
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只有洞悉底层的内在规律,我们才能真正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媒体推荐
熟悉机械原理的人在面对机械故障时,处理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类似地,了解思维逻辑的人在面对迷茫、焦虑和拖延时,也可以更好地应对。《认知觉醒》这本书可以提高你对思维的认识,帮助你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卫蓝 畅销书《反本能》作者
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也定义了一个人的人生。因此,认知觉醒无异于脱胎重生。周岭这本书不仅告诉你为何要认知觉醒,更告诉你如何做到认知觉醒。
——王世民 《学习力》《个体赋能》作者
周岭非常令人敬佩的一点是,自从他决定写作之后,我就看到他在持续地更新深度文章。阅读和写作是提升认知与思考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不断自我迭代,推荐你读周岭的这本书。
——师北宸 “一把钥匙”创始人、纽约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我很欣赏周岭的清醒、原则感和沉下心来做事的认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品质愈发难能可贵了。书如其人,诚意推荐《认知觉醒》这本书给所有想要突破自我的朋友们。
——一稼 《美好人生运营指南》作者、公众号“一稼”创始人
有的人睡着,有的人醒来,还有的人在装睡。装睡是因为害怕面对醒过来的痛苦,痛苦是因为欠缺必要的认知。在此,周岭为你提供了必要的理念和工具,让你更好地自我修炼。
——易仁永澄 公众号“幸福进化俱乐部”创始人
作者简介
周岭,一位心智探索者。
他的文章有知识、有深度,读起来接地气、极易懂,给人以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之感。
他的思考不慌张、不迎合,常被读者誉为一股清流。在微信公众号平均打开率为2%~5%的今天,其文章打开率始终保持在20%~30%。其文章还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等多家媒体争相转载。
目录
上篇 内观自己,摆脱焦虑
第一章 大脑——一切问题的起源
第一节 大脑:重新认识你自己
第二节 焦虑:焦虑的根源
第三节 耐心:得耐心者得天下
第二章 潜意识——生命留给我们的彩蛋
第一节 模糊:人生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
第二节 感性:顶级的成长竟然是“凭感觉”
第三章 元认知——人类的终极能力
第一节 元认知:成长慢,是因为你不会“飞”
第二节 自控力:我们生而为人就是为了成为思维舵手
下篇 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第四章 专注力——情绪和智慧的交叉地带
第一节 情绪专注:一招提振你的注意力
第二节 学习专注:深度沉浸是进化双刃剑的安全剑柄
第五章 学习力——学习不是一味地努力
第一节 匹配:舒适区边缘,适用于万物的方法论
第二节 深度:深度学习,人生为数不多的好出路
第三节 关联:高手的“暗箱”
第四节 体系:建立个人认知体系其实很简单
第五节 打卡:莫迷恋打卡,打卡打不出未来
第六节 反馈:是时候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了
第七节 休息:你没成功,可能是因为太刻苦了
第六章 行动力——没有行动,世界只是个概念
第一节 清晰:一个观念,重构你的行动力
第二节 “傻瓜”:这个世界会奖励那些不计得失的“傻瓜”
第三节 行动:“道理都懂,就是不做”怎么破解
第七章 情绪力——情绪是多角度看问题的智慧
第一节 心智带宽:唯有富足,方能解忧
第二节 单一视角:你的坏情绪,源于视角单一
第三节 游戏心态:幸福的人,总是在做另外一件事
第八章 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
第一节 早起:无闹钟、不参团、不打卡,我是如何坚持早起的
第二节 冥想:终有一天,你要解锁这条隐藏赛道
第三节 阅读:如何让自己真正爱上阅读
第四节 写作:谢谢你,费曼先生
第五节 运动:灵魂想要走得远,身体必须在路上
结语 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后记 共同改变,一起前行
参考文献
前言
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赶上了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大的跨越发展期,科技进步,物资丰富,万物互联。我们的寿命变得更长,智商变得更高,财富变得更多,而且这些可以通过基因或基金传递给下一代。但无论科技多么发达,有一样东西却始终无法直接传递,那就是心智。
所谓心智,通俗地说,就是我们看待人和事的态度,以及由此做出的判断与选择。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部都是从零开始的,所有习性、习惯、模式也要从人性的初始状态开始发展,你、我、我们的父辈和孩子都是如此,没有人能够直接跨越这一阶段。而不少人的初始状态是混沌的,他们天然追求简单、轻松、舒适、确定,这种天性支配着他们,成为他们喜怒哀乐的生理起点,然而身陷其中的大多数人对此知之甚少。
我们对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看起来就像一个“醒着的睡着的人”。我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同时“醒着”和“睡着”,这二者显然是矛盾的,但在指出这个逻辑错误之前,你不妨先随我一起看看我们的人生轨迹,或许你会同意我这个说法。
如果不出意外,大多数人都会沿着“求学一工作一婚恋”的路线成长,随着生活的惯性一直往前走。年轻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觉得自己的将来能有多差,认定美好的生活会自然到来。不谙世事的我们认为:即使暂时说不清具体该怎么做,但有份十足的信心就够了,毕竟年轻无敌嘛!
然而现实并不总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在这份十足的信心陪伴多年之后,大多数人发现自己并没有变得特别,而是在不断地服从社会规则和应对生活烦恼,开始随波逐流:该玩手机玩手机、该打游戏打游戏;没有多少压力,也没有多少动力;觉得反正日子还过得去,希望也还在心里,偶尔挣扎呐喊一声,而后继续做着短视的选择,沉溺于眼前的安逸。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浑然不知:不知道事物的构成、框架,不知道努力的路径、方法,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些人迷迷糊糊地到了某个年纪,突然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已经无能为力了:梦想与现实落差巨大,生活和工作压力缠身,而优秀的同龄人已绝尘而去。一时间,他们焦虑急躁又如梦初醒:“为什么没有早点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为什么没有在最好的年纪及时觉醒?”但即使含泪拷问,也似乎错过了最佳时机,毕竟人生是个单行道,无法从头再来。最后他们不得不敲碎那颗高傲的心,在无奈和叹息中默默接受平庸的人生。
一小部分人幸运些,在合适的年纪“睁开了眼睛”。他们跳出了成长的陷阱,开始刻意提升自己,为未来美好的生活做准备。他们慢慢甩开了大队伍,走在了同龄人的前列,然而很快遇到了瓶颈:想勤奋,却总是敌不过惰性;想努力,却总是陷入低效的状态;想精进,面前却总是弯路不断;读了很多书,都忘了;付出很多努力,都白费了。他们仿佛越使劲越困惑,越努力越迷茫。
这就是“醒着的睡着的人”的画像,事实上也是我曾经的画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就像一个没有睡醒的人,对自己不了解,对生活没主张,对命运无选择。那时的我,虽然对本职工作非常投入,但业余时间几乎被不需要动脑筋的事情占据:有空就找朋友们聚会,时常喝到烂醉;经常熬夜,姒不主动看书、运动;打发时间的方式就是看搞笑视频、读八卦新闻、玩手机游戏;实在没事可做,就裹起被子睡大觉……下意识中,我觉得这种无忧的生活会继续下去。
直到有一天,因为意外,身边两位与我关系极好的朋友的命运轨迹发生了巨变。我忍不住问自己,如果这些意外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果现有的一切被“剥夺”,我还有什么、会什么,又曾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什么?这些问题让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我突然发现自己几乎什么都不会!从那时起,一种从未有过的焦虑油然而生,我强烈地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要让脑子变清晰,不再稀里糊涂;我要掌握更多技能,不再遇事无计可施;我要主动创造成就,不再被动承受现状……
2017年,我36岁,在一个被很多人认为已经老大不小的年纪,我毅然开始探索。我发现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我开始广泛涉猎知识,从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及其他学科中,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可能性,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清楚了部分规律和真相,知道了实现梦想的方法和路径……
从混沌到警醒,从迷茫到清晰,我慢慢解开了“愿望觉醒”和“方法觉醒”的秘密,知道了如何激发和保持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如何变苦涩的毅力支撑为科学的认知驱动。当我把这些思考和方法论分享到网上后,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他们惊讶于我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蜕变,并主动给我发来反馈,说我的文章深入浅出,令他们醍醐灌顶,从而产生力量、看到希望,同时,他们也不断抛来成长的困惑,希望我能帮助解答。从这些提问中,我看到无数渴望成长的人,于是决定在自我成长的同时帮助他人。
2018年5月的最后一天,我在个人公众号“清脑”上开通了问答专栏,从此多了一个成长咨询师的身份。虽然是业余的,但我也因此有了大量接触“困惑样本”的机会(本书的很多案例正来自这些真实的提问)。在解决了林林总总的成长困惑之后,我发现自己探索出的方法论竟然可以解决绝大多数人的困惑与烦恼。无论在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刻意练习等基本概念的解读上,还是在自控力、专注力、行动力、学习力、情绪力等具体能力的使用策略(包括早起、冥想、阅读、写作、运动等必备习惯的养成)上,都有相对独到的原理呈现和具体可行的方法提供。这些积累勾勒出了本书的基本样貌。
但当你真正看清这本书的样貌时,你会发现实践和改变才是这本书的核心,所以,更多的时候你需要把它当成一本工具书,时常回顾、思考和实践,直到自己发生真正的变化,而不是一读了之、过过“脑瘾”。当然,你可能对书中的某个主题感兴趣,拿到书后便直接跳到相关章节,这样做未尝不可,但若是时间充裕,我建议你最好还是从头开始阅读,因为一些基础概念会像插塑积木一样慢慢呈现具体形态,前文的一些背景信息可能会对理解后文产生影响。
我相信这本书适合所有希望成长的人阅读,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年龄、扮演什么角色,它都能对你有所启发。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极度焦虑的人,暂时缺少人生目标、过得浑浑噩噩的人,想变好但只知道靠毅力苦苦支撑的人,想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的人,想了解底层成长规律、主动创造成就的人……如果你位列其中,这本书肯定能让你豁然开朗,并内化出真正的认知驱动力。另外,我也特别希望年轻人,尤其是那些还未踏入社会的同学能看到这本书,因为你们正处在起步阶段,若能借此书觉醒,便可避免走很多人生弯路,让自己比同龄人领先一步甚至多步,这相当于直接减少了生命消耗啊!
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错过所谓的最好年纪,其实也没有关系,因为“现在”永远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这不是什么安慰人的话,这是事实。“摩西奶奶”76岁开始学画、80岁举办个人展,王德顺79岁走上T台,褚时健74岁开始创业种橙子……就算你今年60岁,他们仍可以对你说:“孩子,别着急,你至少还有20年可以随时重来……”
这当然是一种调侃,但道理显而易见,因为你若放弃了成长,五年、十年之后你肯定还是老样子,但只要去改变,就有可能收获全新的自己。人生没有什么定数,不折腾,时间同样会过去,所以,去做总比不做好,开始总比放弃强。只要你心中还有希望,什么时候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
如果你读到了这里,那么下一个翻书的动作就权当是我们的握手礼吧:“很高兴认识你,我是周岭,让我们共同踏上觉醒之旅吧!”
后记
共同改变,一起前行
2016年6月,我读了李笑来的《斯坦福大学创业成长课》,那本书讲了什么我已经想不起来了,但书中的一句话我却一直牢记在心:“如果你想要的东西还不存在,那就亲自动手将它创造出来。”读书大概就是这样,大段大段的文字读过,最后有那么一两句话打动了你、改变了你,阅读的意义就实现了。欣慰的是,我现在实现了这个愿望。
在个人改变和成长的路上,我一直希望找到一本能够让自己醍醐灌顶的认知觉醒之书,可惜到现在都没有遇到完全满意的,于是心中动念:“要不自己写一本?”没想到3年不到,这本心意之作就呈现在这里了。
我相信这本书会成为成长领域的一个显著地标,为更多希望成长的迷茫者指路,我甚至坚信这本书至少可以穿透未来50年的时光,因为书中的理论很底层,主题也来自最真实的需求,而且都经过了我自己和众多读者的实践验证,只要人类的进化机制不变,每一代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同样的困惑。
这本书不涉商业,没有职场,也没有奇技淫巧,甚至很多案例讲的都是读书、写作和跑步之类的普通活动,但正因如此,它才会成为一本对普通人长期适用的方法论,正如读者“魏佳敏”这样评论:“‘清脑’的文章从科学角度分析,没有鸡汤的成分,没有阶层分隔,谁读都有所受益。”所以不管你境况如何,只要用心关联、踏实行动,就必然能消除焦虑、做成事情,实现心中的梦想。
如果这本书对你有所帮助,哪怕只有一个点触动并真实地改变了你,那它就完成了使命。不管什么时候,如果有可能,我都期待听到你的反馈。
当然,本书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有些内容在各章重复出现,有些主题的分类也不尽合理,个人在表达上可能也显得有些哕唆,这背后的原因是:众多底层的概念就像一张铺在地下的网,相通相连,同一个概念可以同时解释很多现象,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交叉关联的情况。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的写作水平有限,对问题的思考梳理还不够透彻。希望大家在这方面多多包涵,多提意见,我会虚心接受,迭代改进。另外,一些主题可能看起来有些散,比如“早冥读写跑”,但本质上它们都是围绕提升认知能力这个核心的,为了防止大家误解,在此特别说明。
写这本书还有另外一个“私心”。因为自身工作的原因(常年两地),我在女儿成长的路上时常缺位,而时光是条单行道,有些事情一旦错过就无法重来。为了弥补陪伴缺失的遗憾,我把这本书作为特别的礼物送给她,希望她今后遇到人生困惑的时候,知道有老爸始终在身后陪伴:“我知道你最终会理解我的。我会努力成为你的榜样,而你也一定会成为更多人的榜样!”
借此机会,我还想特别解释一下封面图片的含义。
封面中的蓝色和红色是本书的两种主题颜色,它们分别代表大脑的理性力量和感性力量,中间的留白隐约构成了人的大脑,寓意是一个人若是学会了用知识和智慧驱动理性和感性这两种力量,就可以获得认知觉醒。希望本书能帮助人们走出混沌,通过思考获得清醒的认知、清楚的目标、清晰的路径和清爽的情绪。
在本书的最后,请允许我表示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时代和命运,如果我早生、晚生几年,或人生轨迹稍有差池,可能都无法达成此事,我知道一个人无论获得什么样的成绩,都不能忽略时代、运气和环境这样的大背景,只看到自身的努力和付出,是狭隘和不客观的;其次,我要感谢我的爱人,她为我分担了太多,如果没有她的支持,我肯定无法完成此书;再次,感谢寇佳颖的发现、感谢陈锐的引荐、感谢陈素然编辑的慧眼,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厚爱,是你们的热情让这本书得以面世;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卫蓝、王世民、师北宸、一稼、易仁永澄几位老师对我这位不知名作者的提携,感谢你们对《认知觉醒》的认可,让它有机会借助你们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当然,最需要感谢的人是你们——我所有的读者,你们最终的触动、改变和反馈才是我最大的、真正的收获。
愿本书照亮你的心智世界,成为你前行路上的灯塔,也愿更多的人能发现本书,共同觉醒,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