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习近平扶贫故事

  • 定价: ¥78
  • ISBN:978710018956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页数:486页
  • 作者:编者:人民日报海...
  • 立即节省:
  • 2020-09-01 第1版
  • 2020-09-01 第3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全书由67篇扶贫故事组成,按照时间顺序,系统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先后在陕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直到担任总书记,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带领困难群众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生动记录了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驰而不息推进脱贫攻坚的精彩瞬间,展现了习近平同志“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

内容提要

  

    《习近平扶贫故事》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思想的发展为线索,遴选了一系列既脍炙人口又发人深思的故事。这些故事从1969年到2020年,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从陕西的梁家河、河北的正定,到福建、浙江、上海,再到调任中央,几乎涵盖习近平总书记全部从政履历;从十五岁插队初识农村艰苦生活,到走遍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困难群众交往、带领困难群众脱贫攻坚的点点滴滴。

目录

要让这世间受苦受穷的人不再贫困
陕北农村成了他生活的“第一课堂”
窑洞里的“习老师”
支书五记
他有一副古道热肠
“梁家河给我的一切,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你为正定人民办了一件大事
试点“大包干”
头一回见习书记发这么大的火
从中央大机关下来,倒比很多基层干部还简朴
念好正定“人才经”
力主兴建“荣国府”
正定翻身记
“英雄三岛”访民忧
山下开发,山上“戴帽”
“弱鸟可望先飞”
三进下党
抓一只能下蛋的鸡
山鸡飞上凤凰台
坦洋要当领头羊
“山哈”走出大山
连家船民上了岸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水土不治,决不收兵
真扶贫、扶真贫
饮水思源,勿忘老区
一封外来务工青年的来信
改造苍霞棚屋区
创建“闽宁模式”
念好“山海经”
心无百姓莫为官
推广“培训券”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把泪焦桐成雨”
楼纳村里话农事
“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
踏雪访阜平
小年访定西
吃水不忘总书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精准扶贫”诞生记
“少数民族孩子双语教育要抓好”
总书记给咱来信了
“厕所革命”的三个镜头
“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我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悄悄话”让村民致了富
稻花香里说丰年
井冈山上打糍粑
大别山里访穷苦
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
三访西海固
“你们的幸福生活还长着呢”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起来算脱贫账
总书记关心咱村里人
“悬崖村”上架天梯
大凉山响起留客歌
驱走愚昧、落后、贫穷这些“鬼”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白雪换来了白银
“这件事我要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地去抓”
“共产党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
“共产党说到就一定能够做到”
再访甘肃,“把脉”脱贫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远的进行时
“扶贫,我花的精力最多”
后 记

前言

  

    《习近平扶贫故事》与读者见面了。
    这部图书,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思想的发展为线索,遴选了一系列既脍炙人口又发人深思的故事。从1969年到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从陕西的梁家河、河北的正定,到福建、浙江、上海,再到调任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故事几乎涵盖了他的全部从政履历;从十五岁插队初识农村艰苦生活,到走遍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故事记录了他与困难群众交往、带领困难群众脱贫攻坚的点点滴滴。
    展书细品,掩卷深思,我们仿佛穿越时间的长廊,回到习近平总书记曾奋斗过的地方,面对他曾面对过的困难,思考他曾思考过的问题。从这些故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源于他磨砻砥砺的生活与工作实践。
    知青岁月中,习近平与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泥土中摸爬滚打出了深厚感情。七年插队生活,在习近平心中种下一粒种子,那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一路走来,他始终忘不了农民的艰辛和农村的一切,始终牵挂着远方贫困的沟壑与山岭。习近平曾经说过:“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国。”
    种子终会破土而出。青年习近平帮助群众摆脱贫困的朴素愿望,逐渐变成祖国大地上的诸多实践。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思想形成的脉络。
    在梁家河,习近平带头打坝淤地解决群众吃饭困难,修沼气池解决做饭烧火困难,打井解决用水困难;在正定,习近平率先试行“大包干”,引进产业人才,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在福建,习近平系统走访闽东贫困地区,提出“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扶贫开发理念,倡导“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在浙江,习近平要求念好“山海经”、跨越“清大线”,把帮扶城乡困难群众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深厚的感情致力于脱贫攻坚,为困难群众摆脱贫困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总结实践经验,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对中国脱贫攻坚事业进行全方位顶层设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再次庄严宣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扶贫故事》告诉我们:伟大的理论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是在不断面对新挑战、思考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的思考逐渐总结升华为系统的理论,这一理论又随着各地的脱贫实践而不断得到验证和完善,最终成为今天指导我们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遵循。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减贫奇迹,使中国成为全球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中国的伟大实践,为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
    党的十九大聚焦新时期,顺应新变化,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可喜的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投人,创新扶贫方式,扶贫开发工作呈现新局面,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然而,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面临的困难挑战依然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挑的重担子、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天,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了。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历史上将是首次整体清除绝对贫困现象。这是一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大事业,更加需要我们找准方位、把握航向,主动作为、克难前行。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让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故事中找到实践榜样和思想力量,在脱贫道路上创造出更多奋斗圆梦的动人故事。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下,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后记

  

    本书是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思想和扶贫实践的大众读物。
    为了准确、生动地讲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故事,本书编写组在2018年、2019年两年间多次奔赴相关地区进行深入采访、调研,整理基本文献资料数百万字,在此基础上对资料做了进一步梳理提炼。
    这些基本文献资料包括:
    (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知之深爱之切》《摆脱贫困》《之江新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等。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日报社、新华社采写的相关新闻报道。
    (三)反映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的有关书籍,如《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习近平在正定》等。
    (四)近一两年来,人民日报社、学习时报社等中央媒体与各省区市党报推出的系列报道。
    本书内容涉及陕西、河北、福建、浙江等省份的相关作者,图片由新华社及陕西、河北、福建、浙江、广西、贵州等省区市提供,编写组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编写组
    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