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文学研究

心理刘备/心理三国逆境三部曲

  • 定价: ¥49.8
  • ISBN:978756457372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郑州大学
  • 页数:268页
  • 作者:陈禹安|责编:郜毅
  • 立即节省:
  • 2020-11-01 第1版
  • 2020-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没有梦想,就没有逆境!逃避责任,就没有逆境!放弃生存,就没有逆境!
    身处三国逆境,刘备热拥梦想,孙权勇担责任,司马懿力求生存,他们的奋斗与挣扎,构成了逆境心理学的典型样本。在他们身上,不但可以看到智慧与勇气的满溢,还可以看到不屈与坚韧的奔涌。
    本书的一大亮点是文后作者写的“心理感悟”,可贵之处在于教会我们探究心理规律。了解了这些规律,我们在为人处事的时候会豁达许多、宽容许多,甚或在生活上会少走许多弯路。

内容提要

  

    桃园结义、三让徐州,他与吕布恩怨难解、与曹操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联孙抗曹,卧龙凤雏双璧合一、五虎上将皆为所用,却落个火烧连营、白帝托孤——刘备是汉末三国时代最坎坷也最坚韧的英雄,这位爱哭又永远不死的传奇人物,他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本书运用社会心理学,揭刘备的内心之谜。他既有从小就深藏心中的天子梦,又缺乏其他英雄豪杰的一运气。想要像其他人一样放手一搏,“仁义道德”的招牌却又束缚着他。一路不断跌倒,他从不放弃,蹉跎越多,他对自己所选的道路也越清晰。他凭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人生经验,在乱世中走上一条与曹操截然不同的道路。在坎坷的逆境中,刘备的心战兵法,值得正在认真拼的我们借鉴!

作者简介

    陈禹安,心理管理学家、人性互联网论提出者、BEST压力管理体系创始人、心理说史首创者、高级经济师、北大创业训练营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新传播中心研究员、上海互联网+专委会专家、宁波大学特聘教授,担任传媒集团高管多年,曾在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考察讲学。
    主要作品有《人性之根:互联网思想的本质》《激励相对论》《麦当劳悖论》《新媒体论》《如何成为带头大哥——金庸武侠管理学》《谁能管好韦小宝——鹿鼎记领导启示录》,心理三国三部曲(《心理关羽》《心理诸葛》《心理曹操》),逆境三国三部曲(《心理刘备》《心理孙权》《心理司马》),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心理乔布斯》等20余部。另有大量论文刊发于《中欧商业评论》《销售与市场》《商学院》《商界评论》《中国经济导报》《中国记者》等。

目录

桃园结义
  1.屌丝遭遇土豪
  2.一介草民的皇帝梦
  3.一只很“贵”的小白鼠
  4.谁有资格当老大
  5.主见就是领导力
  6.无数次亲密接触
  7.背景决定前景
  8.逼你上路的人
徐州恩怨
  9.痛苦来自比较
  10.给自己争个座位
  11.且让小僧伸伸脚
  12.不像英雄的英雄
  13.孔子门前掉书袋
  14.无法坚持的马拉松
  15.馅饼太大不敢吃
  16.道德不是糊涂账
  17.空手套了白眼狼
  18.一把不想杀人的刀
  19.世上只有兄弟好
  20.从将军到奴隶
  21.第三种可能性
谁是英雄
  22.反复无常的老师
  23.杀人何必要用刀
  24.人算还是天算
  25.田猎只是一场戏
  26.一头鹿的分水岭
  27.英雄眼里无英雄
  28.背叛就像一把刀
  29.兄弟的一封来信
  30.绝境中的绝望
荆襄风云
  31.给你来盘大杂烩
  32.安逸是最大的痛苦
  33.说错话的代价
  34.你的身上没有秘密
  35.重病遇上老神医
  36.半路来个抢跑的
  37.抢跑的被人抢跑了
  38.一个比一个会吹牛
  39.谁中了谁的计
  40.有借从来没有还
  41.关于投降的争论
  42.书到用时方恨少
  43.智商不等于智慧
  44.斗气从来无赢家
  45.天上掉下个孙妹妹
  46.温柔是把杀猪刀
  47.玩笑开得太大了
大梦成真
  48.相反也是一种模仿
  49.谁是谁的棋子
  50.心结是怎样打开的
  51.高手算不了自己的命
  52.愧疚带来的后遗症
  53.又吃了一记闷棍
  54.梦想在苦涩中成真
白帝落日
  55.鲜血淋漓的教训
  56.算不清的身份账
  57.两个被忘却的教训
  58.英雄逃不脱末路
  59.人生中的最大败笔
  60.备尝艰辛的一生
本书主要心理学概念解读(括号内数字为所在篇目)
后记
初版后

前言

  

    三问“心理说史”
    “心理三国三部曲”是“心理说史”的开创之作,在十周年纪念版出版之际,很有必要厘清读者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其实主要就是三个:“心理说史”是什么?从何而来?去往何方?
    心理说史是什么?
    在“心理三国”系列出现之前,国内从未有过这种集历史、心理和文学于一体的写作形式,既像历史小说又像心理分析,很难归于已有的类别。系列作品的第一部《心理关羽》,在出版过程中关于书名的争议从未停息。“心理三国”的内容曾在天涯论坛连载,先后有几十家出版社表达过出版意愿,但几乎没有一家不想把书名改掉的,因为当时没有人确切知道《心理关羽》到底在表达什么。但改来改去,却都觉得没有一个其他的书名能够统摄《心理关羽》的丰富内涵,于是这一独特的书名就幸运地被保留了下来,并沿用到整个“心理说史”系列的其他作品中。
    “心理说史”关键在于“心理”两个字。实际上,把这两个字当作动词而不是名词就容易理解了。“心理三国”就是用心理学去梳理、剖析三国的历史进程及关键细节,《心理关羽》就是用心理学去梳理、剖析关羽一生的心路历程。
    一开始写“心理三国”的时候,我主要运用的是社会心理学,但自然而然地,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进化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物心理学等应需而入,甚至还引用了全球心理疗愈领域大量的研究成果。同时,我本人对于“心理”的理解,也超越了现代学科体系所设定的边界,把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以及西方哲学体系的更深感悟融入其中。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也许“心”理比“心理”更接近真正的内涵,我甚至有这样一个观点:这个世界上,和人的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相关的知识,只有一门心理学。所谓的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管理学、营销学等,实质上都是心理学。
    所以,心理说史就是用“心”去梳理历史、述评人物。
    说到历史,也许又会引发一个争议。“心理说史”的开创之作——“心理三国三部曲”参照的底本是《三国演义》,而不是所谓的正史《三国志》。读者们难免会质疑,《三国演义》能算是历史吗?
    三国是非常特殊的一段历史,短短几十年,却是整个中国历史中最脍炙人口、广为人知的,这要归功于《三国演义》和各种戏剧、评书的民间传播。如果你和非历史专业的三国迷说,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华雄不是关羽斩的,而是孙坚干的,也没有温酒这回事……恐怕这些三国迷会找你拼命。从心理学的角度,信即为真,将大众一致信以为真的信息视为历史,其实并无不可。这同样可以推及广为人知的《水浒传》《红楼梦》的解读。
    细品《三国演义》,我们还会发现,这其实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集体创作,也是中国人集体潜意识的外显。《三国演义》中隐藏的是中国人国民性的基因密码。从而,用心理学加以解剖,就更有其必要性,也更有其正当性了。
    当然,心理说史在处理其他的历史时,会尊重基本史实,但读者们也必须明白,从来就没有所谓百分百真实的客观历史,任何记录都会带有记录者主观感受的痕迹以及个人视角及表述能力的限制。
    “心理说史”从何而来?
    2007年初夏,我突然从每天平均工作十二小时以上的繁忙节奏中脱身,有了很多的空闲时间。当时,我就想用一种不一样的方式来阐述历史。于是,在一台黑色的索尼电脑上不知不觉敲下了三万字,这就是《心理关羽》的前十节。
    写完这三万字,突然意兴索然,我就放下了,那台电脑后来也不见了。但幸运的是,这些文字在一个U盘中留下了备份。整整两年之后,一个非常偶然的原因令我想起这些文字,然后把它们发到了天涯论坛,每天发一节。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动静,我原想发完这十节,也就该结束了。没想到第九节发出后,跟帖瞬间火爆起来。网友的热情让我觉得这样的文字也许是有价值的。于是,整个三部曲就一气呵成了。
    所以,“心理说史”本是无心栽柳之举,刚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我后来会写出十几部作品,也不可能想到“心理三国”能够以数种文字、多个版本风行于世。
    一个婴儿初生之际,人们可能不会急于为他畅想未来,但“心理三国”系列已经十周岁了,我们不免要考虑它的未来。
    “心理说史”将去往何方?
    十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历史到底是什么?如果历史仅仅是过眼云烟,“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那么,事过多年之后,我们去学习历史、剖解古人又能得到什么?
    从人性的基底来看,所谓历史,其实是一间巨大的心理实验室,一打开门,看到的却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历史,其实不是古人的故事,而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故事。基于此,我们也就发现了心理说史的基本价值——剖析古人心理,感悟现实人生。
    每个人都是在不断成长的,每个人的一生其实都有一条心路历程。我们往往以固定的一个标签去看待一个人,但一个人并非只代表是一张脸谱。
    美国作家迪帕克·乔普拉写过一本小说——《人子耶稣》,从人的角度描写了《圣经》中缺失的耶稣从十二岁到三十岁的历程。乔普拉感慨地说:“不管是否信奉基督教,人们把耶稣看成是静态的。耶稣没有烦恼,也不会成长。耶稣在伯利恒的马厩里一生下来就是神圣的,终其一生都是如此。”所以,他反其道而行之,把小说的主题定为:一个有潜力成为救世主的年轻人,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并学会了实现自己的潜力。
    乔普拉对耶稣的成长的理解,其实也应该正是我们对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历史风云人物,还是现实中普通人的成长的理解。
    我希望“心理说史”能够让历史在心理学中复活,让人性在心理学中鲜活,从而在历史学、心理学和文学的交叉之处,留下一个不一样的印记。“看透历史,讲透人性”,这就是“心理说史”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心理说史”一直在努力前往的未来。
    我们在历史上所做的每一分努力,都应该是为了让现实更美好。
    陈禹安
    2019年12月29日星期日下午3:38于杭州别馆13B

后记

  

    风雨十年心何往
    “心理三国三部曲”即将推出十周年纪念版,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不免抚今追昔,往事历历,涌上心头。不过,记忆经过时间的加工,可能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
    十年来,“心理三国”系列以多个版本、数种文字畅销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以及韩国等东亚文化圈,还有北美、澳大利亚等华人密集处,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这部作品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大事件,是沉寂两年后的自动喷发。所有的文字就像是流淌出来的,在键盘上打字的速度根本就跟不上脑海中文字奔涌的速度。:只是,当时我并没有想到,这部无意中诞生的作品,竟在十年间成为我的代表作之一,并顺带开创了“心理说史”这种独特的写作形式。
    这十年来,我的生活跌宕起伏、变化多端,仿佛只有不确定才是唯一确定的。
    风雨十年心何思?
    一个人若不曾跌落低谷,永远不可能体会人世真相;一个人若不曾历经沧桑,永远不可能洞察人性真相;一个人若不曾在绝望处看见光明,永远不可能探明人生真相。
    这十年中,我思考了很多很多。这些思考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以及痛定之后不可思议的心性提升。
    这十年中,我领悟到,风云亦只是寻常。我们惯常将目光投注于英雄人物,为他们的成功击掌,为他们的失败痛惜,为他们的智慧赞叹,为他们的失误惋惜。我们往往以为英雄人物与贩夫走卒大为不同,但其实在心理学的手术刀下,英雄与凡夫并无二致。人类喜怒哀乐的心理机制、趋吉避凶的人性逻辑,都逃不脱固有的几个模式。 所以,从心理学意义上来看,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传奇。所谓历史,其实只是每个人自己的故事。“心理三国”借用了“英雄人物”的标签,讲述人人都可以代入的人生成败、悲欢离合。当初我在书中写到的“三国不仅仅是一段历史,也是干百年来人们将自己的道德偏好、价值判断投注其上的一个心灵样本。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些三国人物的文化基因和行为记忆。读懂了他们,就认清了你自己,也就认清了你身边的中国人”,这一再得到了时间的验证。英雄即凡人,凡人亦传奇。这一领悟也渗入我此后所写的“心理说史”系列的其他作品中。 佛陀在《金刚经》里提出了一个“如何安住此心”的人生大命题。 风雨十年心何住? 反躬自省,这十年来,我的心一直住在哪里呢? 整个“心理三国”系列,我写下的第一句话就是“关羽是不可能投降的”,实际上,这句话完全是我当时潜意识的反映。 当时,我以灵魂之痛,深刻体会到了人性的复杂多变,但我的心还是住在对抗中,不愿意与俗流妥协,不愿意对压力屈服,不愿意向逆境投降。 但是黑白分明的抗争姿态是很消耗能量的,对自己的身心也是一种莫大的伤害。而最关键的是,这样做并不能安住那颗躁动而彷徨的心。 孔子说,人分为三种:一种是生而知之的,一种是学而知之的,还有一种是困而知之的。我生性愚笨,应该是属于那种困了很久才略有所知的。 抗争,非但没有让我免于痛苦,反而让我陷入了更大、更漫长的痛苦中。我的心被困于抗争之中,这等于是自设的心牢。如何才能越狱而出? 物极必反,在黑暗的极点,我明白了,抗争何如接纳?就如纳尔逊·曼德拉,也是在看不到头的牢狱生涯中,明白了必须用包容去迭代抗争。 接纳并不是投降,并不是没有原则,更不是和稀泥、当好好先生。接纳其实是一种最柔软的抗争。抗争是一分为二,接纳是合二为一,而一个人在三维世界中所能达到的最高心性境界就是“一”。 当一个人安住在接纳之中,自然也就消解了恐惧,消解了愤怒,消解了孤独。当一个人安住于不确定之中,也就是活在当下了。当一个人安住于包容之中,哪里还用得着对抗呢?山川万物皆是我,无限风光由心造,那是一种何等美妙的体验! 十年间,我出版了三十多本书(包括“心理三国·逆境三部曲”“心理吴越三部曲”),但我自己知道,有太多的时间并没有用于创作,而是在和自己的心性做斗争。以我的创造力,本可以写出更多的作品。计划中的“心理楚汉三部曲”、《心理战国》(七卷本)、《心理孔子》《心理秦始皇》《心理苏东坡》《心理岳飞》等之所以未能如期完成,也缘于此。不过,这也是必不可少的“浪费”。好在,我还没有放弃;好在,我还有时间。 风雨十年,心里充满了感恩。对我来说,夜空中最亮的星,就是那些忠实的读者们。这些素不相识的书友,借助互联网时代的通信便利,用各种方式表达了他们对作品的喜欢和对我的支持。他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句问候,却弥足珍贵,暖灸我心,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力量。在这里,要对这些书友们道一声诚挚的感谢。 走过十年,就像一首歌所唱的:孤独站在这人生的大舞台,心中有无限感慨。多少青春已不在,多少情怀已更改,但我却依然拥有你们的爱,无论天上人间,无论天涯海角。 要特别感恩的是师父和陈国瑛老师,他们给了我无数的鼓励,陪伴我走过了漫漫长路。另外,厚朴先生和馨文女士在重要时刻的热心帮助,也让我铭记在心。 俱往矣,时间不会停留,但会开花结果。生长十年,“心理三国”初具模样,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但无论如何,“心理三国”一定会活出它自己最茂盛的样子。风雨十年心何往?再过几天,就将进入21世纪20年代了,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似乎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我始终相信,太阳底下,并无新事;人性心理,千年如一。无论技术如何演变,关于人和人性,仍将是恒久的话题。 展望未来,我还是会继续用“心理说史”这种形式来“看透历史,讲透人性”。或许,这就是我重要的人生使命吧。 最后,我想说,在上一版的后记中我把这套书献给我故去的公公婆婆。十年过去了,时间并不能割断我对他们的思念,也不可能磨灭我对他们的敬意。 谨以此书寄托我对他们不变的爱,虽然我再也没有机会亲口告诉他们。 陈禹安 2019年12月24日星期二于北京空港融慧园1912 2020年2月16日星期日于别馆13B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