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人格养成》为“人格三部曲”(人格养成、人格解析、人格疗愈)之一。
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和反思,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以人格养成为主线,结合丰富生动的案例,从人格观察、自体发育、客体养育、母婴互动、心理创伤等方面层层展开论述,系统性地提出了健康人格的养育理念,深入地探讨了人格养成的路径和意义,有利于父母把握育儿规律,养育人格健康的孩子,有利于个人成长和自我疗愈。
内容提要
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以生动平实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细致入微地剖析了各种心理问题的成因,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亲子关系和婚姻问题的症结,深刻地阐述了原生家庭对每个人一生的影响,帮助读者一步步追根溯源,从个人成长经历中照见真正的自己。
同时,本书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导向,在对无数案例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系统性地提出健康人格的养育理念,对家庭育儿、个人成长以及自我疗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还从心理创伤的形成机理和传承原理出发,为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指出了具体而清晰的方向。
作者致力于普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知识,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本书可供父母、青年读者、专业人士等阅读。
目录
引言一 “种娃”方程式
引言二 原生家庭之伤
第1章 人格总论
第1节 人格是什么
1 人格是智力的底层逻辑
2 人格代表你曾经走过的路、见过的人
第2节 人格观察
1 情绪情感观察
2 行为观察
3 观点信念
4 躯体化
5 人际关系
第3节 人格养成模型
1 人格养成模型的构成
2 人格养成模型的意义
3 人格养成模型的运用
第2章 自体发育
第1节 胎儿的心理特点
l 胎儿的感知
2 胎儿的记忆
3 出生创伤
第2节 婴儿的心理发育(O~3岁)
1 婴儿的感觉
2 婴儿获取信息的效应:镜像效应、海绵效应
3 婴儿的认知方式:投射
4 婴儿的记忆方式:人格水池、人格树轮
5 婴儿的需要:安全需要、关系需要、自恋需要
6 对婴儿共情的意义
7 无条件的爱和有条件的爱
第3节 儿童的心理发育(3~12岁)
1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2 儿童心智化
3 儿童需求的发展和延伸
4 儿童自恋的发展:从“可爱”到“有用”
5 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从二元到三元再到多元
6 儿童公平、自主及规则体系的建立
第4节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12~18岁)
1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任务
2 青春期“反叛”的意义
3 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原因
4 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应对
第5节 人格评估
1 心智化
2 社会化
第3章 客体养育
第1节 父母
1 父母的水池和容器功能
2 内在父母脚本
3 母亲和父亲的功能
4 父母的成长责任
第2节 同伴
1 补偿父母功能的不足
2 疗愈心理创伤
3 社会化的引领力
第3节 教师
1 师生关系的意义
2 教师与学生成绩
3 教师的成长责任
第4节 祖父母及其他人
1 祖父母的影响
2 其他人的意义
第4章 母婴观察
第1节 分离个体化
1 第一阶段:孤独期(0~1个月)
2 第二阶段:共生期(1~6个月)
3 第三阶段:分离个体化(6个月~3岁)
4 “情感客体恒定感”的意义
第2节 足够好的妈妈
1 绝对依赖期(6个月内)
2 相对依赖期(6个月~2岁)
3 朝向独立(2岁以后)
4 “真实自体”与“虚假自体”
5 足够好的妈妈
第3节 依恋类型
1 依恋关系的建立
2 依恋类型
3 依恋关系的延伸
4 依恋类型与心理自愈能力
5 依恋类型与孤独能力
6 依恋对人一生的意义
第4节 发展心位
1 发展心位的概念
2 发展心位的移动
3 发展心位的社会文化意义
第5章 心理创伤
第1节 心理创伤的引发
1 家庭氛围
2 家庭秘密
3 替代性创伤
4 其他引发心理创伤的事件
第2节 心理创伤的分类
1 I型创伤和Ⅱ型创伤
2 家庭创伤和社会性创伤
第3节 心理创伤的代际传承
1 跨越时空的阴霾——代际创伤
2 超越祖先的桎梏
第4节 心理创伤的预防及治疗
1 创造孩子的“美丽人生”
2 从家庭中学习,从创伤中感悟
3 结束语
前言
我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将近二十年,我的工作方向是婚姻家庭关系、青少年心理问题、职场心理问题及心理咨询专业人士的个人体验。作为一个动力取向的心理咨询师,我的咨询风格和特点是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整合各种治疗流派的技术来开展工作。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管是什么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它们都有以下两个共同点。
第一,任何人的情绪和行为深处,都有着自己意识不到的心理动机,也就是潜意识的驱动力。所有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都是潜意识的情绪和欲望的表达。
例如有一个高中男生,一向健康的他,突然因为一点身体小病,而害怕自己会猝死,每天惶惶不可终日。但怕死这个问题治疗好以后,他又情绪低落,觉得人生没有希望,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天天赖在家不去上学。于是我问他:其实你不想病好得太快吧?他生气地说:我怎么不想好,我的课落了两个月,高考就要毁了。我说:嗯,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病好了以后,有什么麻烦就会来?或者有什么好处就没有了呢?他瞪着我,不耐烦地说:病了有什么好处,上不了学,又花家里那么多钱!我父母小本生意,家里还有两个弟妹呢。于是我只好提示:比如你病好了,全家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照顾你的心情,你就得重新回到以前没人重视的状态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你父亲又故态复萌,粗暴霸道,全家人又得重新战战兢兢地看他脸色了。你不觉得自从你病了后,无论是对你们兄妹还是母亲,父亲比以前温和很多了吗?听到这里,男孩惊呆了,不住地频频点头。
第二,几乎所有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原因,都要从原生家庭的关系中寻求答案,不管他是七岁还是七十岁。我们相信,那些捋不顺与父母关系的人,就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他们即使懂得很多道理,也很难过好这一生。
就以上这个案例,多年来,家庭中母子等四人的力量,远远不足以抗衡父亲专制的霸王行径。心理疾病就像在四人的天平这边新增了一个砝码,从此一举翻转父亲的态度和行为。什么才能让父亲改变呢?无他,唯有疾病。男孩恍然大悟:我自己都不知道原来我的病有这个作用。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是有意义的,而所谓症状,就是为了诠释内心无法表达的情感和欲求。
每天面对各种匪夷所思的心理疾病,我的工作如同在人性的黑洞里探索,并试图找到一条通向希望的治愈之路。经过不断假设,验证,再假设,再验证,这么多年来,我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已经走在这条路上了。
然而仅仅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的力量太小了,我的时间太少了。懵懂无知的父母们还在不停地制造心理疾病患者。怎样才能帮助到更多在心理疾病中绝望挣扎的求助者呢?于是我尝试把一些案例和理论,向家长和心理学爱好者进行科普性质的试讲,得到了学员们热烈的回应。案例所揭示的心理疾病原因,让学员震惊反省之余,也激发了他们更旺盛的求知欲。怎样才能把这些宝贵的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人呢?于是在学员们强烈的要求下,写书吧。
在陆诗伟先生的帮助下,我根据自己将近二十年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积累,写成了这本《人格养成》。这是一本精神分析的科普读物,可作为育儿指导提供给父母们,也可作为每个人探索自我的导引图,还可作为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在很多人眼里,只是弗洛伊德著作中神秘和晦涩的代名词,是高深莫测的“梦的解析”。其实,这是对精神分析的极大误解。
精神分析是一切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心理治疗有很多流派,但任何流派的治疗都应该在了解基本人性的基础上展开。就像在医学体系中,不管是外科、内科、妇产科还是眼科医生,都要先学习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理论。精神分析的作用在心理治疗方面,等同于医学的解剖学和病理学,它可以帮助我们透过人的外显行为,探究问题内在的深层原因。
所以,精神分析有三大功能:指导育儿、分析人格和心理治疗。它既是父母的育儿宝典,也深刻诠释了每个人终其一生的使命——了解自己。《人格养成》是对一个人性格形成和心理疾病的成因进行探究。这些理论知识,不但是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的专业基础,也是每一个普通人应有的基本常识。
在弗洛伊德之后,现代精神分析不断发展,在无数心理学前辈披荆斩棘的努力下,对人性的了解已经比较清楚了。于是今天,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这些深奥的理论转换成浅显易懂的知识,科普给大众,以见证这些卓越成就带给我们的领悟和震撼。
为了系统完整地解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观点,我计划出版三本系列读本,《人格养成》只是其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人格解析》和《人格疗愈》正在筹划中,我称之为“人格三部曲”,敬请期待。
虽然这些观点在多年的咨询实践中早已形成,但是变成文字并系统总结下来,还是相当有挑战性和艰辛的,幸好有陆诗伟先生的辅助。我原以为半年就可以写成,却足足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因为本人文字表达功底薄弱,写作的过程相当艰辛。而且,由于精神分析理论博大精深,一本书的诠释远远不够。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相对完整地把精神分析理论科普给大众,提前宣布另外两本书,是怕自己畏难止步,也是为了不给自己留退路。
谨以此书,献给关注身心健康、渴望生活幸福的读者们!
陆艳清
2020年10月30日
于广西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