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马歇尔博士曾帮助70位CEO、300位企业高管成为可怕的自律人!
横扫14个国家!畅销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14个国家。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榜No.1!美国亚马逊年度畅销书!
马歇尔·古德史密斯,美国管理研究院终身成就奖得主作品。
本书写给善于制订目标,却难以达成的你。
经典畅销,全是自律的技巧和方法!
高效实用,风靡整个欧美的自我问答法!
赠自律打卡表!翻开本书,行动起来,成为可怕的自律人!
内容提要
为什么每次计划去学习都忍不住要玩手机?为什么每次减肥都忍不住要吃零食?为什么每次说早睡都非要熬到半夜?为什么我们给自己制订了计划却总完不成?拖延、焦虑、悔恨!为什么我们的行为和理想总是背道而驰?怎样才能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马歇尔·古德史密斯博士发现,是环境让我们做出本不想做的行为,失败的不是你,而是方法。只要向自己提出积极的问题,就能让所有拖延症瞬间变得超级自律!它能帮助你在想改变自己的时候,就能轻松地改变;想减肥的时候,就能立马瘦下去;想学习外语的时候,就能立马掌握;想早睡的时候,就能立马放下手机去睡觉。换句话说,这本书能帮助你掌控自己的人生。
快翻开本书,成为可怕的自律人!
媒体推荐
阅读《成为可怕的自律人》,你能获得一种自我意识,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让自己任由外界环境摆布。
——艾伦·穆拉利(福特公司CEO)
想象一下,花一本书的钱,你就能得到全世界最好的高管教练一对一的指导。不过,关键在于行动,而非计划。买下这本书,开始行动!
——吉姆·劳伦斯(罗斯柴尔德公司CEO)
目录
1 我们为什么没能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
01.2条改变行为的永恒真理
02.阻止你改变的15个思维误区
03.我们生活的环境让我们做出本不想做的行为
04.一个诱因就是一次刺激
05.在诱因面前,我们总有选择
06.我们是超级计划人,也是差劲行动人
07.预测你所在的环境
08.设计你的改变之轮
2 积极的尝试
09.积极提问的力量
10.积极问题让你尝试改变
11.每日问答能创造让改变发生的环境
12.计划人、行动人和教练
13.你想做出积极的改变吗
3 请多点规划吧
14.没有规划,我们难以开启积极改变
15.一定要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规划
16.损耗会影响积极行为
17.当我们最需要帮助时,却很难找到帮助
18.规划越简单,我们就越能坚持下去
19.“差不多”带来的麻烦
20.只要我开始改变,一切都会改变
4 千万别留下遗憾
21.别总拿环境当“替罪羊”
22.现在,轮到你开始行动了
全球CEO、高管权威推荐
前言
一个星期六的清晨,我的同事菲尔进地下室时被绊了一跤,头重重地撞到了地上。倒在地上时,菲尔感受到来自胳膊和肩膀的阵阵刺痛,他担心自己可能会因此瘫痪。他试图起身,但身体仍然摇摇晃晃地不受控制,于是他只好靠着墙坐下,检查一下自己的伤隋。四肢传来的痛感意味着他还有知觉(这是件好事),他的头和脖子上的肌肉都在抽动,鲜血从撕裂的头皮中汩汩流出,一直淌到背上。菲尔知道,他必须去急诊室清理伤口,检查有没有骨折和内出血,但他同时也意识到,受伤的自己没办法独自驾车去诊所。
那天,菲尔的妻子和成年的儿子们都不在家。在僻静的郊区住宅里,只有他一个人,于是他拿出手机来打电话求救。手指滑过屏幕上的一个个联系人,菲尔突然意识到自己在附近竟然找不到一个能打电话求助的朋友,他也从来没有花太多精力去结识邻居,而且因为没有大量出血或者心脏病发作,他也不好意思拨打911。思来想去,菲尔最后拨通了住在附近的一对中年夫妇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位名叫凯特的女士,菲尔与凯特在街上相识,但自那以后很少交谈。他向凯特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对方马上赶了过来,从一个没上锁的后门进入菲尔家,在地下室找到了菲尔。凯特把菲尔扶上车,载他去了当地医院。在医生对菲尔进行检查的五个小时里,凯特一直陪着他。菲尔摔出了脑震荡,医生说,头痛会持续几个星期,但好在没有严重损伤,过一段时间就能恢复健康。凯特又开车把他送回了家。
那天晚上,菲尔独自在黑漆漆的家里休息,感慨自己今天经历了怎样的危险。他回忆起头撞到地上的一瞬间,那清脆尖厉的声音,就像一只铁锤挥向大理石板,想要把它砸得粉碎;他记起四肢电击般的刺痛感,担心自己以后永远不能再走路的剧烈恐慌。他认为自己太幸运了。
这次意外,菲尔不只是感激自己没有受什么大伤,他还想到了极其慷慨善良的邻居。凯特放弃了自己一天的时间,向他提供了无私的帮助。这么多年来,菲尔第一次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告诉自己:我需要结交更多的朋友。不是因为他将来或许还会需要另一个凯特,而是因为他也想成为像凯特一样的人。
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危及生命的当头一棒才会去改变自身的行为习惯。只是要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似乎总得发生这么大的戏剧事件。
我们生活的环境让我们做出本不想做的行为
这是一本关于成年人如何改变行为习惯的书。
为什么我们拙于此事?应该如何做好它?应该选择哪些行为进行改变?怎样让他人看到我们的改变?我们必须直面哪些无休无止、无处不在的挑战?怎样才能强化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成为可怕的自律人?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先要重点讲一讲我们环境中的诱因。它们的影响力相当深远。
一个诱因就是一次刺激,这个刺激能改变我们的想法和行为。在清醒的每一个小时里,我们都在持续接受人物、事件和环境的刺激,它们都有能力改变我们。这些诱因看起来突如其来,让我们毫无防备。它们可能是像菲尔遭遇脑震荡那样的大事,也可能是类似一幅剪纸这样的小东西;它们可能令人愉悦,比如老师的一次表扬会改善学生的纪律,激发学生的野心,从而让人180度大转折;它们也可能充满破坏力,比如一支蛋卷冰淇淋会让我们放弃减肥计划,来自同侪的压力会让我们犯浑,做一些明知是错误的事情;它们可能会激发我们竞争的本能,让我们去争取一份薪水更高的职位,或是避免竞争对手把我们甩在身后;它们可能是爱人病重或是公司面临破产的消息,让我们筋疲力尽。诱因就像雨滴声唤醒甜蜜的回忆一样自然而然。
……
对蒂姆来说,这就是一个诱发时刻(Triggering Moment)。直到说这些话的时候,他才突然明白电视台的环境对自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份工作让他在工作中缺乏耐心,接着这种坏习惯又渗透到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解释说:“我认识到,我这种人给朋友发电子邮件,如果一小时之内收不到回信就会大发脾气,接着开始骚扰这个朋友因为他忽视我。基本上,我是在用对待助理的方式对待朋友。我用这种方式对待世界,根本无法生活。”
蒂姆经历了一场亲密的父女交流,继而被触动,受到启发,产生强烈的悔恨感。他总结说:“如果我能回到过去改变我的人生,我想变得更有耐心。”
我们评估当前境遇,反思我们何以至此的时候,就会产生悔恨感。我们回顾自己实际上做了什么,我们本应该做什么,然后,发现我们的不足。
悔恨能造成伤害。作为一种如此尖锐而伤人的情绪,悔恨并没有得到多少重视。我们把它看作一个良性因素,要么否认,要么把它合理化。我们对自己说:“我曾经做过愚蠢的选择,但正是它们造就了今天的我。惋惜过去只不过是浪费时间,我已经吸取了教训,让我们继续前进吧!”
这是一种看待悔恨的方式,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不让自己知道错过了什么,也就不必因此痛苦。我们安安心心:所有人都有过悔恨,我们并不是特例,时间会愈合所有伤口(比痛苦更糟糕的事情是不知道痛苦是否会结束以及何时结束)。
我想建议一种不同的处事态度,叫作拥抱悔恨,但不必抱太紧,不必抱太久。伴随晦恨而来的痛苦是一门必修课,这种痛苦不是什么嘘一声就可以赶走的宠物。当我们做出糟糕的选择,失败了或者伤害了心爱的人时,我们应当感到痛苦。这种痛苦可以激励我们,更理想的情况下,这种痛苦可以激发我们行动起来:也许我们搞砸了,但我们可以做的更好。痛苦属于那类最强有力的情绪,能引领我们去改变自己。
如果我写得还行,你也在认真阅读,接下来会发生两件事:第一,你将会更接近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成为可怕的自律人;第二,你的悔恨感将越来越少。
我们可以开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