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内容提要
本书依据蒙古史史料与口述史资料,系统梳理了蒙元至民国末年共七百余年的蒙古包发展史,并尽力呈现了各时代的蒙古包形制与类型。在13至20世纪中叶的内陆欧亚、蒙古高原及中国北方地区曾出现过失剌斡尔朵、巴图查干格日、梅花式蒙古包等多种独具风格的官式蒙古包建筑。其结构、材料、装饰及多元性建筑语汇被零散记录于汉文、波斯文、蒙古文等多语种文献中。对其进行梳理与考证,从而呈现出蒙古包的发展轮廓与结构形态对中国建筑史及蒙古族建筑史研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除对蒙古包历史形制进行文献研究以外,本书借助近现代口述史资料,全面展现了20世纪30至40年代的民居类蒙古包之形制、材料与日常住居习俗。这些地方性知识有助于深化建筑史研究者对蒙古包的文化认知。本书适用于国内外建筑学等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以及建筑史相关从业者、建筑爱好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额尔德木图,男,1979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2005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获民俗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研究领域为畜牧业社会住居、聚落、景观与社会组织的人类学、民俗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发表论文13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3部。专著为《蒙古族图典·住居卷》(2017)。曾参与编写《内蒙古藏传佛教寺院建筑》(2012)、《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2014)、《内蒙古古建筑》(2015)、《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内蒙古卷》(2016)、《内蒙古民居》(2019)等学术著作。
目录
第一章 导论:蒙古包及其建筑史
第一节 蒙古包:概念及其阐释
第二节 蒙古包建筑史的时空域划分
第三节 研究资源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视野与关注点
第二章 蒙古帝国至元明时期的蒙古帐幕
第一节 13至14世纪的蒙古帐幕类型
第二节 斡耳朵考
第三节 失刺幹耳朵考
第四节 14世纪末至17世纪的蒙古帐幕
第三章 清代蒙古包
第一节 一种建筑文化现象——蒙古包名称之出现
第二节 蒙古包的类型
第三节 普通蒙古包
第四节 布盖蒙古包与布斯浩特
第四章 清宫蒙古包
第一节 清宫帐幕类型及其搭建地
第二节 清宫蒙古包的类型
第三节 清宫蒙古包的形制特点
第四节 圆明园中的蒙古包
第五章 藏传佛教寺院中的蒙古包
第一节 寺院建筑中的“蒙古式建筑”
第二节 寺院中的蒙古包与蒙古包寺院
第三节 巴图查干格日:经堂大蒙古包
第四节 格日独贡
第六章 蒙古包之外的近代本土住居
第一节 帐幕类建筑
第二节 由蒙古包构件搭建的简易帐幕
第三节 柳编包
第四节 格日式住居
第七章 20世纪前半期的蒙古包
第一节 官式蒙古包
第二节 普通蒙古包的类型
第三节 蒙古包的构件类型
第四节 蒙古包尺度、装饰及其形制演变
第八章 20世纪前半期的蒙古包室内设置与行为秩序
第一节 住居世界:认知、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 室内摆设与空间设置
第三节 日常起居习俗与秩序变迁
第四节 蒙古包与营地环境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