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www.zxhsd.com/images/laba_close.png)
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博士5年沉淀,重磅新作。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清华大学教授宁向东、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等联袂推荐。
用对方法,你也可以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构建生物态思维,让优秀的员工自己长出来。
内容提要
![](//www.zxhsd.com/images/laba_close.png)
百万读者信赖的领导力系列新作,让每个人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领导力是随时代变化的,工业化的时代强调标准化、流程化、简单化,而在后工业化时代,人的个性和活力成为组织稀缺的东西。管理者需要持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减少刚性管控,创造更加自由的组织氛围,激发员工善意,让更多优秀的人长出来。
本书从理念、方法论和技术三个层面,详细阐述了管理者如何构建生物态思维,从根本上提升认知高度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媒体推荐
新东方的发展变化一直提醒我,让组织拥有反脆弱的能力非常重要。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用控制的理念去做管理往往无法迅速变革。就像《可复制的领导力2》所说的,只有通过激发个体的善意,让优秀的人才根据环境的变化快速做出业务调整,才能使企业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当我们确信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必须是机械态与生物态兼具、企业生存环境已不可避免地由“正常世界”进入到“疯狂世界”的时候,这本“新长出来”的《可复制的领导力2》为我们学习新理念和新方法论做好了充分准备。
——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 刘东华
樊登博士在这本书里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要想把领导力这件事情搞好,最重要的是要有批判性思维。时间会把一些常识变成“旧常识”,《可复制的领导力2》带给你的是应对变化的“新常识”,教你如何克服惯性,正确地做事。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宋志平
樊登的新书描述了他预见到的变化:从正常世界到疯狂世界;从机械态组织到生物态组织。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洞察。他也给出了打造生物态组织的五种基本思考方法:十倍好,反脆弱,低风险创业,放权和试错,让组织自己“长出来”。这五条洞见,值得每一位读者认真思考。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宁向东
《可复制的领导力2》有着对于当前商业环境的敏锐洞察,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由“疯狂世界”主宰的新场景之中,只有让优秀员工不断涌现,不断自我成长,才能帮助企业拥有对抗变化的强大韧性,并由此实现业务破局。
——润米咨询创始人 刘润
作者简介
樊登,帆书APP创始人,首席内容官。西安交通大学本硕、北京师范大学博士,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前央视主持人。
2004年起,在北京交通大学任教。2013年从北京交通大学辞职,创办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樊登读书会”,2018年“樊登读书会”完成品牌战略升级,正式更名为“樊登读书”。至今已影响超过4000万用户。
著有《樊登讲论语:学而》《陪孩子终身成长》《读懂孩子的心》《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读懂一本书》《可复制的领导力》等现象级畅销作品。
目录
推荐序 做温暖和睿智的人宁向东
自序 让优秀的员工自己长出来
第一章 从正常世界到疯狂世界
让10%的人做到1万分
要敢于给员工开高工资
减少管控,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性
第二章 从机械态思维到生物态思维
从还原论到自我引用
从维持稳定到寻找亮点
让组织实现“幂次法则”
生物态组织发展需要好的模因
好模因的两大特征和三大支柱
第三章 打造生物态组织的五大方法论
十倍好
反脆弱
低风险创业
放权和试错
让组织自己长出来
第四章 激发他人的善意,唤醒员工的内在动力
塑造成长型思维,让员工终身成长
刚性制度是组织发展的巨大阻碍
重新思考绩效考评,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共建超级球队,实现组织透明化
第五章 学会批判性思维,做出正确决策
管理需要批判性思维
锻炼批判性思维的四个维度
控制杏仁核,用大脑皮层做事
读懂人类误判心理学,掌控大脑思考系统
第六章 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让人才为我所用
管理者的角色是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
把握培养员工的有效时机和途径
学会前瞻性人才保留,预防优秀人才流失
一个优秀管理者的成长路径
第七章 掌握情境领导,在沟通中赋能
情境领导的四大类型
管理即沟通
用GROW模型进行提问
提问时控制给建议的欲望
学会BIC,让对方心甘情愿接受负面反馈
四大步骤落实BIC
后记
前言
![](//www.zxhsd.com/images/laba_close.png)
做温暖和睿智的人
宁向东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初识樊登,是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快有20年了。那时,他还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同时兼任《管理学家》杂志的执行主编。大家一起做嘉宾,评论企业和企业家,分享各自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他有了一些了解。樊登给我的感觉是:礼貌客气,观点犀利。
又过了一些年,知道他创办了樊登读书会,这个平台影响了数以千万的人。我们偶尔会在会议上碰面,我也参加过樊登读书会的节目。十几年过去了,我发现樊登的特质有所变化:礼貌变成了一种温暖;观点依然犀利,但是以一种更加睿智的方式呈现出来。
某种意义上,樊登是自带领导特质的。温度是最有力量的物质,温暖形成了独特的魅力,而睿智则会给跟随者以明确的方向感,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一直以为,这两点是领导力要素的核心,或者说是核心中的核心。
人们都愿意和有温度的人成为朋友,更愿意和这样的人一起工作。大家也愿意跟随一位聪明人、一位有智慧的人走向不确定的未来。睿智的人看事情往往通透,这样就不会进退失据,不仅可以带领大家走向成功,还会让自己更有温度,也更有影响力。
影响力,恰恰是领导力的内核。
在《可复制的领导力》中,樊登用一系列的原则和具体做法为温暖和睿智做了注脚,他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像他一样,培育出属于自己的温度和智慧,改变自己,也帮助他人。在那本书里,他使用了最基本的叙述方式,像是手把手带徒弟。而在《可复制的领导力2》中,我感受到了他的变化,就是用启发去赋能。真正的赋能,可以让优秀的员工举一反三。用樊登的话说,就是“自己长出来”。
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2018年之后,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件突如其来,不断撕裂着我们习惯了的社会经济形态,世界的样貌大大改变。同时,技术创新的速度前所未有,人口结构上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底层逻辑。没有人能够明确地告诉我们未来的世界会怎样,但我相信,人类文明的脚步一定会坚定向前。无论经历多少波折,当我们站在下一个高点的时候,我们一定会为自己的适应能力和进化能力
领导力,是人类适应能力和进化能力的重要部分,在变革时代,它尤其关键。我们需要更多的温暖,也需要更多的睿智,既包括深刻的思想,也包括巧妙的行动。我们需要创造更多的领导者。
樊登的新书描述了他预见到的变化:从正常世界到疯狂世界,从机械态组织到生物态组织,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洞察。他也给出了打造生物态组织的五种基本思考方法:“十倍好”,反脆弱,低风险创业,放权与试错,让组织自己长出来。
这五条洞见,值得每一位读者认真思考。
作为一名管理学领域的老兵,我见过的东西不能算少,但当我看到樊登的这五条概括时,还是眼前一亮。樊登讲的都是紧要的东西,也是趋势性的东西,我对此有着深深的共鸣。樊登所展示的思考力,是一流的。作为朋友,我为他高兴。
生物态组织,是对未来组织的一种形象描述,我自己习惯称之为“海葵型组织”。不过,无论用什么词汇,在未来的不确定世界里,让基层组织更有活力和创造性,在“变”与“不变”之中寻找平衡,发挥力量,是我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曾经说,好的变革,来自环境的温和提醒,以及追求真理的策略。他说,有了充分的信任和协作,再加上知识,组织就会沿着民主的道路不断地进步。
本尼斯在做大学校长的时候,每周三下午都会开放办公室给任何人,甚至是校外的人,让他们说出自己的问题、抱怨、意见和建议。但本尼斯也不想越俎代庖,插手该由系主任、教务长或者副校长决定的事情,他请这些人也来参加接待。同时,由专人做现场记录,以便督促后续措施的落实。本尼斯每次都会在晚上八九点目送最后一个人离开办公室。无疑,这个过程向大家传递了温度,也凝聚了众人的智慧。
本尼斯没有自夸过这些努力的结果,但他在评价韦尔奇时,表达了对这种领导方式的喜爱。他说,韦尔奇领导通用电气公司的时间长达20年,人们不会记住他的战略天赋,人们会牢记的,是他激励和调度大家的那种方式。正是这种方式,让多条业务线上工作的无数人投身建设性的工作中。韦尔奇会因此而被记人人类的商业史中。
本尼斯说,领导者的责任,是播种、培养和营造气氛,这是一种“农业模式”。而另一位领导力前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则把促进员工成长的技术概括为:陪伴、播种、催化、示范引导和收获。无疑,这些都要以温暖和睿智作为基础。
最后,我想向读者提一个建议。因为这本新著不再是手把手地教授,而是希望带给读者更多的启发、思考和赋能,所以,我建议大家用相互讨论的方式来阅读这本书。美国诗人朗费罗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漫天阴雨,不会只倾注到一个人的生活中。”未来之事,就是大家之事,而如何应对大家之事,需要齐心协力。
愿我们共同生长,面对未来。是为推荐序。
后记
![](//www.zxhsd.com/images/laba_close.png)
我之所以要推出这本书,是希望帮助大家升级管理思维,为大家提供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认知组织内生物态和机械态区别与重要性的视角。与此同时,我在书里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落地的方法论,比如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以及如何传递负面反馈等。通过这些方法,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组织、融人组织,进而平衡组织内的生物态元素和机械态元素,使两者完美地结合、共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能够掌控的部分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多,也就是机械态会越来越成熟,但是我们随时得具备生物态的思想和想法,只有这样,这个公司或组织才能够不断地去灵活调整和适应,才能应对时刻变化的外部环境。所以我把领导力这件事情分了三个层面:理念、方法论和技术。
首先,我们应该在理念的层面达成一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理念,我们认同这样的事情,我们愿意这样去做。其次,根据这个理念,根据对公司形态的认识,我们会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方法论,指导我们怎样让公司发展得更好。最后一个层面是能力的层面,就是我在《可复制的领导力》里所讲到的每个职场人和管理者都应具备的最基础的技术动作。
我过去强调技术和能力层面的内容比较多,可能的一个原因是能力部分在我体内已经内化,而且当这个东西内化了以后,你会觉得它好像没那么重要,大家不都这样吗?似乎应该都是这样,这是知识的诅咒。但实际上,有很多年轻人根本连怎么和别人开会都不会,怎么激励一个同事也不会,甚至和别人谈话都没学过。
所以,理念、方法论和技术这三个层面,其实都很重要。这本书会更偏重理念和方法论,而《可复制的领导力》则更偏重技术性的内容。只要对这三个层面形成清晰的认知,这个公司或组织就能够滚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