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

  • 定价: ¥59
  • ISBN:9787569945782
  • 开 本:32开 平装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B站明星博主粉丝80万+,单集视频播放500万+,全网点击累计破亿互联网宝藏老师、人间清醒、精神之光、最懂年轻人的50后、和罗翔、戴建业同列的知识型博主……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随笔新作,精准指点→工作之苦、爱情难题、抗婚、躺平、社恐、女性主义、失业、焦虑、孤独……有用!好看!金句多!网友、媒体刷屏推荐,争相转发!探讨社会转型时代——如何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做确定的自己。

内容提要

  

    为什么我们活得那么累?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茫然?
    为什么我们甚至开始不知道“我是谁”?
    我们被指责内卷,又被指责躺平;我们被贩卖孤独,又被推销爱情;我们被推向对立,又被斥为无情……
    于是有人问,这代年轻人怎么了?
    可是,我们也想问,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生活、自由地生活?
    年轻是属于阅读、游历和爱情的。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宝藏老师梁永安在《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中如是说——
    我对年轻人有两个建议:一,要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二,要走出自我舒适区,在新的东西里寻找人生。
    现近代以来,爱情最大的要素就是女性的变化,而很多男性没有跟上女性的思想转变。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自由时间被剥夺了,整天“996”,两性之间自然没有很宽松的体验。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老师从爱情、工作、自我、修养、孤独、社交、人格、艺术、女性文化等具体十五个主题切入当下青年群体的时代症候,期望与青年人一起突破对问题的单一认知,找到新的理解方式,体会到生活的无限可能与多元价值。
    跟随梁永安,在不确定的时代,做确定的自己。

作者简介

    梁永安,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作家。曾被评为复旦大学受欢迎老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
    2017年,梁永安在“一席”的演讲《在单身的黄金年代,我们如何面对爱情》引发热烈反响,后在“一席·万象”开设《梁永安的爱情课》六讲和《在小径交岔的花园里,让我们谈谈文学》六讲,本书即这十二讲的精彩结集。

目录

谈自我
  在失去坐标的转型时代,青年人如何定位自我
  如何接纳不完美且独一无二的自己
  人这种社会动物,如何坚定自己
谈工作
  工作很苦,不喜欢,怎么办
  “摸鱼”可耻?怎样做一个理直气壮的打工人
  我劳动,我幸福
  关于斜杠青年
谈人格
  乌合之众的社会规则
  一个好人该如何定义
  好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以无畏的精神去生活,是好人的生命素质
躺平与幸福
  躺平,是对生活有了新思考
  跳出当下,眺望幸福
  当代年轻人,需要哪些生命的探索
谈女性文化
  几千年来的文化压制与禁锢
  女性文化伴随社会发展,曲折向前
  真正的女性文化是突破对自由的束缚
  女性寻找到自我的精神价值,需要这三步
  女性让男性越来越有压力?
谈女性写作
  女性写作者的基因形成
  人人都能写,但不是人人都能当作家
  如果没有天赋,还能写作吗?
  写作也要断舍离
我们为什么相爱相杀
  女性的解放与困境
  相爱相杀源于人性的复杂
  相爱是存量,相杀是增量
  爱情不是方舟,人应该追寻更大的精神空间
  单身其实是一件光荣的事
谈爱情
  相爱路上,一定要抓住决定性的瞬间
  时代复杂,怎样抓住瞬间
  瞬间的决定来自对生活的体认
  小说、电影中的爱情瞬间
  爱,不思考,才有永恒
谈孤独
  孤独在中国文化语境里的难言之隐
  自由的生活,必然从孤独开始
  有思想的人是孤独的
  孤独,让你认识自己
  孤独的人有一种精神上的超越
  有孤独的能力,才能造福大众
  孤独的巨大障碍是放不下
  孤独的力量
谈读书
  书和人的生命,是连在一起的
  阅读是生命的答案
  细读是一种态度
  书籍打开人的灵性
  书写是读书的试金石
  我们的读书时代
  怎样读书,读什么书
谈生活
  年轻人应该拥有怎样的生活方式
  如何打开年轻人的世界
  如何理解年轻人的力量和软弱
  年轻人要如何面对变化
谈社交
  年轻人的社交问题,大家都很宅?
  年轻人一定要避免无效社交
  “社死”还是“社牛”?关键是找到“活过”的价值感
谈修养
  修养,需要人文精神的养成
  现代人的自我修养:热爱自然、人类、生命
  人与人相处,如何做到恰到好处地尊重
谈美
  对美我们要有一种历史性认识
  为什么现在的审美趋向中性化
  审美和审丑,该怎样界定
谈艺术
  艺术不仅是绘画、音乐,艺术是原创,是自由
  艺术的无用之美比有用还厉害
  年轻人要怎样去学习艺术
附录
  梁永安答读者问

前言

  

    高黎贡,所有这一切的真正起点
    1973年10月23日,我和几个高中毕业的同学走下大巴,伫立在怒江峡谷的一个山脚下,忐忑地等待上面的村寨派人来接。
    峡谷,总是有些神秘的气息。已是傍晚时分,一里开外,怒江水默默地流着,泛起变幻莫测的道道水纹。夕阳暖黄,余晖斜照东岸高高的山崖,剪映出一群群归巢山鸟的灰影。向西望去,延绵不绝的山峰忽明忽暗,沉甸甸地倚在天际,那就是日夜俯瞰怒江奔流的高黎贡山。
    那一刻,我忽然有些惶惑:难道以后就要在这深深的怒江峡谷中扎下根来,日复一日地劳作,在高山与江水的笼罩中度过一生?一切都没有答案,我蓦然有些失落,天色似乎更加灰暗了。
    没想到,两年后的1975年,也是10月23日,我坐在大卡车上,在同一个地点启程,回城当了工人。那一天,那个叫“芒合”的傣族寨子渐渐远去,直到看不见,但我还是看了又看,满心的不舍。
    1978年2月,我考入复旦大学,从学生到教师,在上海一晃多年。虽说学业、工作紧,也走过了世界上不少地方,但夜深人静之时,常常有一种无形的引力,带我梦回曾经生活了两年的怒江峡谷。金黄的杧果、肥硕的芭蕉叶、雪白的瀑布、傣家人的火把、月夜的稻香……一切一切,都飘荡在记忆之海中,融入生命的脉动中。
    我插队所在的芒合寨散在一片高坡上,坡后是一道清冽的河流。河水自山谷蜿蜒而下,山谷两旁是枝叶葳蕤的热带杂木林。林子里散布着数不尽的山花、野果。最常见的是橄榄,绿的、黄的、大的、小的,林林总总,一树又一树。这里的山也千姿百态,拐一个弯,眼前就变了样。水往低处流,在山和山之间划下一道道山涧,山涧自然也弯弯曲曲。奇妙的是,沿山涧向上望,极远处的树木茂密处,隐约一道瀑布遥挂山崖,那大概是这条河的上游了。从瀑布再往上看,景色飞快变化,绿色犹如被一支巨笔匆匆抹去,只留下灰茫茫的松柏,点缀在峻峭的高寒处。从它们稀落的远影看,那里的风日夜刮个不停。从那片灰色再向上,亮闪闪地浮着皑皑的白雪,透出圣洁与威严。白雪之上,千丈古岩赫然耸立,青光闪闪,那是高黎贡山的高峰,本色、凛然又单纯。
    这就是芒合寨的背景,一幅巨大的垂直画卷。这画卷的纵深,不过短短几十里,但视野中的风景,千变万化。从这美丽画卷中流出来一道哗哗作响的大河,从村后绕了个弯,跳跃着飞驰而下,跃入怒江,激起不尽的喧哗。
    来到芒合寨不久,便是热闹的春节。初春二月,江风已经暖了。无雨的时节,江水碧绿,波纹柔而长,携着山影而来,流着落花而去。江岸一片银白,裸露的江沙晶晶闪亮。成群的木棉树还没有长出绿叶,古灰色的枝头上却已经绽开了一朵朵火红的花,倒映在一江春水之中。这是怒江最妖娆的时光,它一路化开冬日的萧瑟,带来两岸五彩的春意。随着布谷鸟的呼唤,傣家人进入了繁忙的春种时节,晒田、放水、育秧、插秧……一年的耕作,开始了。自然在默默地运行,江水和高山和谐地传递着万物生长的节律,美丽的芒合寨,远远望去,笼罩在浓浓的绿荫中,若隐若现,一切都天衣无缝,共容在山水相依的情意中。一道道水田、一垄垄甘蔗、一片片芭蕉林沿着缓缓的坡地舒展开来,仿佛是生灵千古的呼吸。
    在芒合寨只生活了短短两年,但它始终伴随着我后来的生活与成长。2002年我在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教书时,学生问我:
    “你最难忘哪一段生活?”
    “在云南高黎贡山劳动的那两年。”我几乎不假思索。
    我常常想,那两年的时光为什么如此令人难忘?也许,是那里山高水长的苍郁气象;也许,是那里淳朴奋勉的乡民。细细体会,更还有那永不褪色的生命体悟。芒合寨的乡民给了我们一亩菜地,紧靠在大河边。种下的番茄、辣椒、玉米、扁豆、茄子,从娇弱的幼苗,到碧绿的枝叶,最后结下沉甸甸的果实。当我吃下第一口自己种出来的番茄时,喜悦盈满身心。那一刻我深切地体会到,自己种出来的果实最香甜,其他一切都显得虚浮。也就在那个时刻,我明白了幸福与快乐不是一回事儿:快乐是轻松欣喜,实现心之所欲;而幸福,那是一路艰辛的奋斗,是生命的展开,是一步一步地活过。唯有劳动者,才能打开幸福的内核,播撒未来的种子。这信念朴素而简单,但在现代生活无时无刻不经受着冲击,滚滚历史八面来风,如何在纷纭中走自己的人生路?追昔抚今,所有的心绪,都可以追溯到在高黎贡山的劳动中。
    8年前,我和几位上海的友人一起去到芒合寨,站在波浪飞动的大河边,眺望大山的云聚云散。一位朋友忽然对我说:今天来到这里,才真正了解了你,才知道你热爱什么样的生活。
    那一刻我被深深地感动,满眼都盛开着山茶花。
    在这本小书出版之际,我愿与读者分享这样的回忆。人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迢迢无尽,而美丽的高黎贡山,是所有这一切的真正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