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跨山海(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

  • 定价: ¥88
  • ISBN:978757111508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大象
  • 页数:434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50集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原汁原味呈现,27位知名教授、学者精彩解读,总点击量超过5000万次,热评点赞3万多次,评分高达9.5分,曹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李煜、柳永、欧阳修、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轻松掌握300多个文史知识要点,了解353首诗词背后蕴藏的万千风云。历时3年打造,探访16个省、30多座城市,30余万字,82幅精美剧照,揭秘14个有趣的灵魂,复原充满烟火气息的古人生活图景,参悟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内容提要

  

    人生如逆旅,苦难如山海。在时代的洪流下,诗人与我们都是微尘。
    山河难安、壮志难酬、佳偶难成、恩义难全……纵然身处坎坷、际遇多舛,他们仍能走出心灵的困境,收获旷达超脱的生命感悟,留下一篇篇绝世美文。相隔千年,他们的面容依然鲜活可敬,他们的诗词给我们留下最宝贵的礼物:当遭遇苦难、迷惘、焦虑、彷徨、不安时,它可以慰藉心灵,让我们笑看人生山海,向阳而生。

目录

第一章  曹植  萁豆同根,相煎何急?
  第一节  棠棣之殇
  第二节  洛水惊鸿
第二章  陶渊明  和光同尘,桃源归心
  第一节  归去来
  第二节  田园居
第三章  李白  笑,醉,狂
  第一节  侠客行
  第二节  长安道
  第三节  谪仙人
  第四节  明月魂
第四章  杜甫  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第一节  裘马清狂
  第二节  旅食京华
  第三节  白头拾遗
  第四节  三吏三别
  第五节  有客子美
  第六节  天地沙鸥
第五章  白居易  盛年中隐,头白乐天
  第一节  长恨歌
  第二节  卖炭翁
  第三节  琵琶行
  第四节  白乐天
第六章  杜牧  晚唐周郎杜樊川
  第一节  两枝仙桂一时芳
  第二节  十年一觉扬州梦
  第三节  参差烟树五湖东
  第四节  人间惟有杜司勋
第七章  李商隐  忍剪凌云一寸心
  第一节  知遇之恩
  第二节  长安花落
  第三节  凌云寸心
  第四节  锦瑟哀弦
第八章  李煜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第一节  事与愿违
  第二节  花月春风
  第三节  鸦啼影乱
  第四节  独上西楼
第九章  柳永  可曾饮水?可曾读词?
  第一节  奉旨填词
  第二节  白衣卿相
第十章  欧阳修  千古文章,不过醉翁
  第一节  征雁南飞
  第二节  宁鸣而死
  第三节  醉翁醒心
  第四节  一代文宗
第十一章  苏轼  此心安处是吾乡
  第一节  诗酒年华
  第二节  拣尽寒枝
  第三节  此心安处
  第四节  逆旅行人
第十二章  李清照  清丽清照,易安难安
  第一节  知否知否
  第二节  青梅之涩
  第三节  瘦比黄花
  第四节  寻寻觅觅
第十三章  陆游  喝酒练剑,撸猫失恋
  第一节  山重水复
  第二节  亘古男儿
第十四章  辛弃疾  曾是桀骜少年臣
  第一节  金戈铁马
  第二节  英雄揾泪
  第三节  几度秋凉
  第四节  醉里看剑

前言

  

    《千古风流人物》是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的一部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共50集,每集约25分钟。甫一播出,好评如潮,在各个平台上都创造了播放量新高。
    如今趁热打铁,大象出版社要将剧集内容打造成文稿,书名《跨山海: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让纪录片从电子回归文字。我曾经受制作方的邀请,出镜讲解了几位人物,现在再受邀请,成此序言,感谢这个机会,让我能一抒胸襟。
    这部纪录片聚焦了十四位中国历史上现象级的文化名人,但是与以往泛泛而论的人物介绍不一样,这部片子是人性的剖析,是不留情面的全方位审视,是走进这些古人内心、展现人性复杂的一种尝试。
    这里我不打算就每一集的内容和每一位人物做出点评,只是想说说自己对古代文人的一点认知。这部片子实际上是在帮助大家找到一种视角,让被语文课本规训出来的空洞的“优秀”“性格洒脱”“忧国忧民”等词汇找到具体的“抓点”,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这些人物。史学界经常倡导“了解之同情”,我们的文化常见的一个缺陷就是为尊者讳,我们总是用现代视角和现代思维去“套”古人,当发现他们有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时往往或者曲解,或者隐晦,更不要说现在网络文化中还有“粉圈”思维,以一种教徒崇拜的心理为偶像辩护。人都是复杂集合体,每个人都有他的局限性,对这些局限性,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了解其时代背景,了解他们那些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在那时候是否“出格”,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由此可以明白他们无法按照我们心目中的“完人”标准来生活,他们身上总有一些跨越时间、种族、文化的闪光点是持久不变的、令我们永远心潮澎湃的。
    所以,我们大可直面曹植在政治方面的幼稚和行为不谨,直面李白的官瘾,直面杜甫的卑躬屈膝,直面杜牧在青楼的徜徉,直面李商隐在爱情方面的薄情,直面辛弃疾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长久的军旅生涯。知道他们并不是从呱呱落地开始就向着“伟大”前进,而是在才华、尊严、荣誉、自尊、彷徨、诱惑、自利、利益之间来回碰撞和抉择,最终才选择了放弃“小我”、走向“真我”的人生道路。
    他们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未来的“伟大地位”,有的人生前名声响亮且自负,有的人则是身后才被人们发现其价值。他们都有软弱的时候,都有对自己行为的掩饰或夸大,都有自身利益方面的考量,但是为什么他们身上这些行为没有让他们泯然于芸芸众生呢?到片子里寻找答案,到本书中寻找答案。设身处地,我们才能知道拂去泥沙的明珠终究有多么难能可贵,也就更能感受到,在各种诱惑或者精神、肉体双重打击之下,他们还能活出如此精彩、被千古传颂的人生是有多么不易。有缺点的伟大才是站得住脚的伟大。
    他们打动我们的,除了那些美得不可方物的文字之外,还有就是那种可以跨越古今和种族的人性之美。我记得在拍摄的时候,导演忽然问了我一句:为什么在国外,人们对杜甫更感兴趣,对李白的评价不如国内这么高?思考之后,我说:国外对这两位唐代文学top2(前两名)的评价不是完全出自于文学本身,李白与杜甫的诗歌一样优秀,不分伯仲,但是李白诗歌更加飘逸,更加洒脱,更加“形而上”,再好的翻译都是一种损伤,他的文字之美,必须是母语是汉语的人才可以领悟,正如我们中国人也无法完全掌握莎士比亚之美一样;而杜甫,他的文字翻译成外文固然也会有损伤,但是,他自身颠沛流离的生涯和由此带来的悲天悯人、对草根民众的关怀是一种人性之美,战争中发出的那些声嘶力竭的呼喊是人性之光,这种美和光是跨越种族和国家的,能够引发更广泛的共鸣。
    其实,片子中哪一位不是先有人性之美,才有文字之美呢?我看过一些对这部纪录片的评价,有人调侃说展现了很多人的“糗事”,其实那不是糗事,那是人的一体两面,经得住史料、逻辑仔细剖析的人物,才最终能站立得住。只有经受得住这种审视目光考验的人物,才能担得起“千古风流”的评价。所以,请拿起这本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