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中国哲学

王阳明传习录逐条精讲

  • 定价: ¥128
  • ISBN:978750438561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
  • 页数:570页
  • 作者:责编:杨扬|口述:...
  • 立即节省:
  • 2022-09-01 第1版
  • 2022-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采用逐条精讲,逐句解读的方式,打造通识读本、通识教材,为心学学习者提供学习王阳明哲学思想的通俗读本,讲解深入浅出,趣味十足。目前市场上的同类读物多为对《传习录》的白话译本,缺少将原文与讲解相结合的书籍,也没有逐句精讲、解读的代表作。周月亮作为心学权威名家,这本《传习录》精讲,可以说填补了此一空白。

内容提要

  

    人人常说身不由己,然而己不由心,身又焉能由己呢?
    当今时代,许多人在竭力攫取财富的同时,为何人生却越来越迷惘、生命越来越焦灼?为何越想随心所欲,却最终还是难免人云亦云?这是一本“通(俗)透(彻)”的心学智慧全本,生活感、现场感十足,作者以海外中国哲学宗师陈荣捷先生的《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为底本,并参照多种《传习录》版本,逐条研读、精讲《传习录》中的心学智慧与生活哲学。每日浸读一条,内可修心励志,外可经世致用。
    人再忙,心也不能忙!

媒体推荐

    恩师周月亮先生著作等身,在中国传媒大学堪称教授中的教授,更是当代心学的领军人物。其新作《王阳明<传习录>逐条精讲》深入浅出,茹古涵今,直透大义,返本开新,是继陈荣捷先生的《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之后,对阳明心学最全面、最深刻,也是最生动的一次解读与阐发。读懂王阳明,这本就够了。
    ——吕峥
    各位读者若能把全书读完,想必定会明白,先生其实是在“导心”。先生曾说,心学是一门可以提高我们的生命状态和生命能量的学问。《传习录》里好多内容,有一个贯穿性的东西,就是要找到心。王阳明的所谓开悟,就是找到了自己的心,他也希望他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心……
    ——程林

作者简介

    周月亮,当代“心学”名家,国内王阳明研究领域学者。1958年出生于河北涞源,1975年插队当知青,1977年返城当工人,1978年考入河北师范中文系,1985年研究生毕业,1996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出版《大儒王阳明》《王阳明内圣外王的九九方略》《历代大儒传》《孔学儒术》等一系列著作。

目录

序言  心学功夫与人生算法(吕峥)
开篇  找回迷失已久的心
卷上
  徐爱引言
  门人徐爱录
  门人陆澄录
  门人薛侃录
卷中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答周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
  答聂文蔚二
  右南大吉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卷下
  门人陈九川录
  门人黄直录
  门人黄修易录
  黄省曾录
  门人黄以方录
后记(程林)

前言

  

    心学功夫与人生算法
    吕峥
    科恩兄弟在电影《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里塑造了一个没有四肢的表演艺术家。
    他乘坐由搭档驾驶的马车,穿梭于不同的乡镇。每当夜幕降临,盛装打扮的他便被抱上舞台——一个拆掉木板的车厢,深情朗诵历史上那些著名的篇章,日复一日,以换取微薄的打赏。
    给乡野村夫念雪莱和莎士比亚,究竟是“大家都生活在阴沟里,我却偏要仰望星空”,还是为了糊口被迫对牛弹琴,不得而知。但艺术家每天都一丝不苟地涂脂抹粉,严肃地挺立在舞台中央,不厌其烦地吟诵那早已烂熟于心的诗篇,哪怕只有一个观众,也决不懈怠——历史上那些追求真理与进步之人,不正是如此吗?
    他们抛家舍业,呕心沥血,却不被世人所理解,有时甚至性命不保。人们看他们活着,就像看那个没手没脚的艺术家一样,只联想到“受罪”二字。
    可这不恰恰是人类处境的真实写照吗?
    虚空如漫天尘沙,震天的豪情和盖世的功业都敌不过时间的侵蚀。宇宙持续熵增,在混沌中走向寂灭。人类对命运毫无还手之力,就像艺术家对自己的身体和境遇无能为力。
    在科恩兄弟的电影里,上一刻还大杀四方的牛仔下一刻便被牛奶呛死;怕遭蛮族蹂躏的女人遵照英雄的叮嘱毅然吞枪自杀,讵料只要再撑三秒即能等来援军。
    命运之神如影随形,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收割。而人,往往在自以为稳操胜券时遭遇失败。
    其实,这个世界对人类并无恶意,只是对人类毫不在意。龙场绝境中的王阳明想清楚了一件事:世界根本不在乎你与不与它和解。对它而言,所有人都是可有可无的过客。你要活明白了,就同它和谐共处或无欲无求;活不明白,就求索无度,一辈子都陷溺在求不得的苦海之中。
    福柯认为,人本质上不过是其所处环境的规范和习俗苟合之后的产物。
    大多数人都是被习惯的洪流裹挟着前进的,那些自以为由“我”做出的决定,其实只是内心的贪嗔喜恶怒、悲欢哀怨妒的合力驱使而成的。因此,即使穿越回过去,踏人同一条河流,人依旧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活着的目的是传播自身基因。为此,人最基本的需求是吃饭和交配。为巩固生存权和生育权,人必须参与竞争,打败对手,提高社会地位。
    可人又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动物,如果阶层日益固化,博弈愈发惨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躺平,而把结婚生子抛诸脑后——如之奈何?
    进化的策略是诱之以利,给性交和成功以欢愉。
    浮生长恨欢娱少。兴奋的时间不能太长,以便人可以乐此不疲地重复去做,就像巴甫洛夫的狗在习惯了听到铃声就有肉吃后,即使只摇铃而不喂肉,也会分泌多巴胺,进而流口水。
    这种脑补的快乐源自“预期”。久之,当狗全部的快乐都建立在对肉的期待之上时,吃到肉后,反而没那么快乐了。
    人生亦如斯。总以为做成了某件事将心花怒放,可真正实现后,要不了多久又会味同嚼蜡。对此,心理学的解释叫“享乐适应”,它导致那些中了彩票的幸运儿在半年后并不会比普通人感觉更幸福。
    快感是一种错觉,但却是消费主义的基石。奢侈品不断迭代,用片刻的满足刺激消费者反复购买。
    康德认为,若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那说到底我们并没有获得自由,因为我们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不是在选择,而是在服从。
    比如某人想用两个小时来完成一项重要工作,可他一边干活一边玩手机,浪费了一个多小时。那么他看似随心所欲,其实完全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想干什么就能让自己真的干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在信息过载,广告爆炸的环境里,自由的本质是自律。
    佛陀认为,苦的根源并非肉体上的疼痛或精神上的悲伤,而是因为追求“主观感受”。
    这是一种电光火石的情绪波动,像海浪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没有任何意义,只会让人忧虑和不满,徒耗心神。
    有鉴于此,王阳明终生都在洗心正念。
    念者,心之用也,或称“意识活动”。念头发自本心,但在运转的过程中往往受制于私欲,蜕化为邪念,障壁初心。
    长期跟着邪念走,人就会在纷纭杂乱的喧哗中迷失自我,丧失精准的决策。
    1990年,投资家彼得·林奇得知一所小学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投资组合,取得令人惊异的成绩。
    在拜访了这群“神童”后,彼得·林奇发现他们只是似懂非懂地读一些财经报道,做一点简单的分析后便凭直觉和喜好下注,投的都是诸如迪士尼、麦当劳和沃尔玛这些人尽皆知的股票,理由也很直白——“哪个孩子能抗拒迪士尼…‘人人都吃麦当劳…‘妈妈每个礼拜都带我去沃尔玛”。
    这些股票均产生了惊人的回报,而唯一失败的选股是IBM。
    当彼得·林奇问孩子们为什么选IBM时,答案是:因为大人们都喜欢这只股票。
    大人们欲念太重,纠结过多,被僵化的概念和逻辑框住,早已听不清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呼唤与判断,又何谈洞彻世道人心?
    人这一生,就像柳宗元笔下的蝮蜥,一直在做加法,背负着沉重的知识、技术和财富。然而王阳明却提醒人们做减法,警示我们不要被知识遮蔽了良知,被技术异化了良知,被金钱腐蚀了良知。在满足正常欲求的同时,还生命一个轻松洒脱的本然状态。
    至于具体法门,则是“静坐体悟”与“事上磨练”,二者缺一不可。
    没有静坐体悟的事上磨练,常常是妄心躁动的结果;而没有事上磨练的静坐体悟,体悟到的境界终究流于空疏,难以“事理圆融无碍”。
    人若内心静定了,牢牢把握大脑的控制权,不被杂念劫持,则自能体认到身心的主宰即良知。
    但这只是第一步,他还必须重新动起来,去事上磨练。当然,此时的动已不是此前的盲动,而是在良知指引下的顺道而行。
    由于人的根器差异巨大,利根之人,遮蔽较少,相对纯粹,故省去许多去欲去蔽的工夫,人道容易;钝根之人,遮蔽较多,必须痛下决心,层层剥离,方能澈见良知,故修道之路迂回反复。
    王阳明因材施教,对利根之人,心学看上去就像是顿悟法门;而对钝根之人,心学看上去又像是渐修法门。他把世人分为圣人、贤人和凡人三种,指出三者的用功方法各自不同。圣人的叫“尽心知性知天”,贤人的叫“存心养性事天”,凡人的叫“夭寿不贰,修身以俟”。
    换言之,圣人的功夫是“生知安行”,贤人的功夫是“学知利行”,凡人的功夫是“困知勉行”。
    所谓“生知安行”,即《中庸》里的“生而知之,安而行之”,意思是圣人的天资很高,对世间的大道洞察无碍,因此可以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
    所谓“学知利行”,即《中庸》里的“学而知之,利而行之”,意思是时时存养,恭敬“事天”(事奉大道)。贤人需下一番功夫,方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所谓“困知勉行”,即《中庸》里的“困而知之,勉强而行”。具体而微,就是“天寿不贰,修身以俟”,意即不管祸福穷通,都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努力修身。人的际遇是顺是逆,在天;人的修养是好是坏,在我。将不能改变的事委之于天,将能够改变的事操之于已。
    莫说圣人和贤人了,凡人想要做到夭寿不贰,都不容易。
    许多人得志时修养很好,待人接物谦逊宽和甚至仗义疏财,然其一旦潦倒,便心态失衡,看什么都不顺眼,对谁都没好脸色。可见,“达则兼济天下”不易,“穷则独善其身”更难。
    逆境永远是检验人性的试金石,故古人云:“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那么,常人为什么要修德进业,达人成己?
    因为别无选择。
    生命的底色是悲凉。无论人生多么辉煌,人最终都要独自面对死亡。大限来临之际,又有几人能问心无愧,了无牵挂?
    新时代的宗教是科学,以至于福楼拜相信“早晚有一天,我们能找到写小说的科学办法”。
    然而,科学只能回答“实然”(实际如此)的问题,对万事万物做事实判断,但它永远无法回答“应然”(应该如此)的问题,因为在价值领域,没有一把通用的尺子可以衡量一切,就像有人觉得全职主妇好,有人觉得终生不婚好。
    失去寄托的人们,从此无依无靠地在冰冷的荒原上东奔西走。
    韦伯有言:“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当传统价值与终极关怀逐一凋零后,人便失去了那些值得他献身的崇高目标,整日被焦虑和空虚困扰,陷入巨大的精神危机。
    而这种意义的迷失,也使现代人的大脑成为消费主义的跑马场。
    听过太多的伪道理后,人们错把自私当自由,自恋当自信,高呼“我是最好的”“我要有个性…‘我自己做主”,殊不知萨特早就说过,自由意味着承担,承担由你个人做出的选择所带来的可见和不可见的后果。
    王尔德有言:“人人生来都是君王,但大多数在流亡中死去。”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代的人都更像孤家寡人。打开网页,无穷无尽的资源唾手可得。想当“明君”,有的是办法;想当“昏君”,到处都充满诱惑的资讯。
    人,必须至真至诚地肩负起对自己的责任,踽踽独行。
    你能靠得住的,只有你自己,因为你不知道对方会不会变,你们的感情会不会崩。天意自古好弄人,你永远无法预料新的问题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曾经的神仙眷侣会在哪一刻反目成仇。
    你所能做的就是不执着于快乐,不逃避于痛苦,不沉迷于物欲。因为,凡你想控制的,最终都控制了你。而幸福的获得,用罗素的话说就是:“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
    良知之光照亮万古长夜,是应对复杂世界的终极武器。而对良知之学的解读,钱穆的忠告“讲理学最忌讳的是搬弄几个性理上的字面,做训诂条理的工夫,却全不得其人精神之所在。次之则争道统,立门户。尤其是讲王学,上述的伎俩,更是使不得”可谓鞭辟入里。
    恩师周月亮先生著作等身,在中国传媒大学堪称教授中的教授,更是当代心学的领军人物。其新作《王阳明(传习录)逐条精讲》深入浅出,茹古涵今,直透大义,返本开新,是继陈荣捷先生的《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之后,对阳明心学最全面、最深刻,也是最生动的一次解读与阐发。
    读懂王阳明,这本就够了。

后记

  

    程林
    三年前的盛夏,周月亮先生在北京西山的一间演播室,闭关半月,专心录制视频慕课《传习录》。先生每日讲课录制时间近九小时,持续作战十几天,把《传习录》全书三四二条,逐条精讲了一遍。
    那些天,我每日陪着先生早起练拳,白天录制,晚上看书,俨然过着修行生活。和我们一起奋战的录制团队,也是一个年轻的“佛系”团队,每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做早课,轮流做饭,一日三素,自给自足。他们大多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义工,跟着专业师父学了摄录及制作视频的技术,多年来走南闯北,拉着摄像机常常驱车上千公里在各地辗转拍摄。十几年下来,积累了超过四万小时的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及公益讲座影像资料。
    他们的领头大哥叫徐强,也是先生的弟子。先生说他比自己还“傻”,“傻”得感天动地。而在这个团队里,不管是现场负责导播的小韩,还是盯摄像机并给先生倒水的翠翠,他们的虔诚质朴、心性之纯良很是难得。录制虽然辛苦,但先生很舒心,因为这群年轻人对先生的尊敬,都是真诚且发自内心的。我与他们有幸一起在现场听先生开示,“得正熏修,身心快然”,获益良多。先生爱照顾人,怕大伙儿疲倦,休息时常跟这些小辈们插科打诨开玩笑,先生的幽默,让现场所有人始终其乐融融。正修无违缘,又心性相投,故因缘殊胜。此后三年,我们在北京、福州等地组织了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这个“佛系”团队是参与幕后记录工作的主要成员。作为民间团体,他们为心学的传播做了很多实质性贡献。 本书开篇,先生说自己是个“导游”,虽自谦,却也形象。各位读者若能把全书读完,想必定会明白,先生其实是在“导心”。先生曾说,心学是一门可以提高我们的生命状态和生命能量的学问。《传习录》里好多内容,有一个贯穿性的东西,就是要找到心。王阳明的所谓开悟,就是找到了自己的心,他也希望他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心。这个心,是心体的心,心体产生心的各种活动,它是抽象的、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怎样来找这个心体呢,就是要通过“传习”这种方式。“传习”是什么?就是一个心连心、心心相印的过程。先生通过用心讲解《传习录》,为的是让我们的心尽量贴近王阳明及其弟子的心量和心能,引导我们的心朝着圣雄的方向。能不能至,主要看我们自己,但起码要心向往之。 讲学四十载,先生向来旁征博引,潇洒十足。这次讲《传习录》先生却郑重许多,没有太过发散着讲,免得讲得太花哨。高质量的段子和闲篇固然有调节作用,也能吸引人,但先生说那样会显得浮杂,过了时之后会小气,那样就对不起王阳明了。所以先生还是尊重原典,回归原典,老老实实,一条一条死磕。先生说:“原典就是那个原子核,我这个导线跟你们接通了,能在你们心里发生聚变或者裂变,那么我们也就不虚此行。大的方面,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小的方面,对得起自己的时光!”诸位书友,若读完此书,也觉得对得起自己的时光,那就阿弥陀佛,皆大欢喜了。 这本《王阳明(传习录)逐条精讲》在选取原文时,是以陈荣捷先生《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和叶圣陶先生点校版的《传习录》为主要底本,并参看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王阳明全集》中《传习录》的相关原文,同时也参考了束景南先生的《王阳明年谱全编》中关于《传习录》内容的考证。各家编排的《传习录》断句及文字内容略有不同,所以此书在选取《传习录》原文时,经过对比,主要以陈本为准,有些以叶本为准,有的参照束景南先生的考证,其目的都是为了尽量贴近王阳明的原意。 回望己亥夏,先生在刚开始录制《传习录》视频课程的时候,我就有了日后一定要把视频转成文字,编排出书的想法。如今能如愿,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要感谢的是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的编辑杨扬,正是她下决心出版此书,两年多来,虽几经坎坷,但始终没有放弃,反而精益求精,才有了今天这本《王阳明(传习录)逐条精讲》。同时,还要感谢微言团队的周青丰、李志卿和齐英豪几位编辑老师的辛苦付出,他们对近四十万字的书稿反复校对,并对书籍装帧做了匠心设计。感谢先生的硕士博士们,特别是孙乃琨、李雨諠、朱格、侯佳明、卢苇、丁宣雅、张丽群等参与了视频转录文字工作的师友和同学。 最后,也要特别感谢高斌师兄、高丽娜老师对《传习录》课程视频的制作和传播倾注了大量心血。因为先生、因为王阳明而与各位结缘,一路同行,我甚是荣幸。今年是王阳明诞辰五五。周年,此书算我们一份共同的礼物吧。 壬寅暮春于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