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本书的作者始终秉持着文化守望者的责任和担当,长期关注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注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身心发展变化,发扬甘坐冷板凳的工匠精神,从读书劝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承创新、大学精神、职业教育改革、师德师风等不同视角思考,“匠心独运”,笔耕不辍。本书涵盖了散文、随笔等多种体裁样式,全书充满了正能量,且饱含文学性,配合人工手绘图案,集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的文学作品集,内容涉及劝学、弘文、怀人、师说、追梦、职教、小雅、亲情等八个篇章。翻阅文集,一种真实、生动、新鲜、靓丽的感觉油然而生。一张张鲜活的笑脸、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行行鲜明的见解、一句句真挚的话语,既体现一名教师对高职教育工作的期待和执着,又体现出其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的无私大爱。文章中也有莘莘学子对建筑学院三年的深情回顾,饱含着对真情付出的师长们的无限感激与怀念。在这里,既可以看到孙伟先生厚重的工作经验积累,也能够看到建院学子不畏困难上下求索的坚定信念。在烦杂的学习、研究过程中,或沉默,或思考,或渐悟,或感慨,或释然。学习得失,生活喜乐,壮志雄心,侠骨柔情,无不融注于一篇篇凝结心血的文章中。
作者简介
孙伟,江苏睢宁人,研究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现任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课教授。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先后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职教论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
目录
壹·劝学篇(读书润人)
最是阅读能致远
给幸福扫码
山青花自开
论原壤“失位”
人性是养出来的
贰 ·弘文篇(弘文化人)
厚培文化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
脊梁
印象——浮光掠影韩国交通大学
永必重求真 今应更务善
——高职院校也应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让校友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力
以“六个校友”理念统领校友文化品牌建设
燃烛犀照守文澜
大学生要自觉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践行者
叁·怀人篇(镏金怀人)
感受欧阳中石大师风范
永远的油墨香
纪念“于永正”,莫如读懂“他”这本书
报缘与报人
当年情
青春向阳开
肆 ·师说篇(师表育人)
师德建设工作“三要”
大力弘扬师德之魂
坚持不懈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今天你“规范”了吗
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
传道以德正师风
伍·追梦篇(立德树人)
我们都是“梦之队”的成员
沉入海底 浮出海面
千方百计为毕业生做好服务
有种奶酪叫感恩
天生我材必有用
让技能成为人生出彩的注解/104感动ing
“90后”的毕业歌
陆·职教篇(砥砺新人)
精致园里话“精致”
向课堂要教学质量
为建成高水平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而奋斗
——热烈庆祝建校30周年
团结凝聚人心 和谐迸发活力
忧患常萦积 事业方振兴
肩扛历史重任 书写时代辉煌
流光溢彩绘 和谐建院美
柒·小雅篇(清雅宜人)
秋桂礼赞
年味淡然足慰心
理想之想
说身体
过年
怀着爱生活
幸福着你的“幸福”
桂香浮动月黄昏
“嘟咕嘟咕哒嘎嘟咕嘟哒哒”
捌·亲情篇(心底亲人)
完美温情——《父母爱情》观剧有感
永远不变的情思
此情可待成追忆——读《我们仨》有感
水乡兴化游
此时你最美
葡萄被我吃完了
后 记
前言
2022年10月,图书馆几位同仁一起商谈工作时,无意之中聊到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心得。孙伟先生说自己有一本相关的书稿,正准备付印,希望我先看看。《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在这个喧嚣的时代,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机会,同时也给人们价值观念带来巨大变化,原有的纯粹也被市场规则所裹挟,以致学校这被称为象牙塔的圣洁之地,师生关系也被这些观念所侵蚀。由此,一些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心理陷入迷茫,价值逻辑陷入混乱,已不知前行的方向。孙伟先生对待所从事的教育始终保持自己的执着与坚守,对待学生培养始终有天地之辽阔情怀,对待工作始终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与实践,还要用激扬的文字为自己立言,着实令我钦佩。怀着敬仰之心,我认真拜读了这一本凝聚其心血的字字箴言。
文章大都通过案例来阐释自己对教育工作的认知领悟,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抒发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情怀,通过一行行生动的文字来表达对学生的热爱、关怀。雅集共收录短文56篇,内容涉及劝学、弘文、怀人、师说、追梦、职教、小雅、亲情等八个篇章。翻阅文集,一种真实、生动、新鲜、靓丽的感觉油然而生。一张张鲜活的笑脸、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行行鲜明的见解、一句句真挚的话语,既体现一名教师对高职教育工作的期待和执着,又体现出其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的无私大爱。文章中也有莘莘学子对建筑学院三年的深情回顾,饱含着对真情付出的师长们的无限感激与怀念。在这里,既可以看到孙伟先生厚重的工作经验积累,也能够看到建院学子不畏困难上下求索的坚定信念。在烦杂的学习、研究过程中,或沉默,或思考,或渐悟,或感慨,或释然。学习得失,生活喜乐,壮志雄心,侠骨柔情,无不融注于一篇篇凝结心血的文章中。
其实,无论身处何种岗位,每个人都是属于社会的。在纷繁的社会万花筒中,始终胸怀激情,充满向往,将自我锻打得更加刚强的同时,让更多的人与自己一道变得更优秀、更有担当,共同打造前行的命运共同体,是每个社会人的责任。曾子有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只有在真实中发现美、崇尚美,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集体的力量,才能不断适应社会、改造社会、引领社会,创造人生最大的社会价值。追梦不负青春,奋斗不负韶华。让我们勇立时代潮头,博通古今变化,勇于发出时代先声,多出精品力作,共同担负起新时代教育的光荣使命,谱写出高等教育事业更加华美的精彩乐章。
后记
大学时代,我羡慕能够进入文学社的人,那瑰丽的语言、空灵的幻想,是只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纯粹,直到今天,我都认为那是大学里最高端的学生社团。那一篇篇小说、散文都是灵魂的舞蹈,孤独的寄托,是真正的文学,是真正的写作。因此,工作20年来所写的文字,虽不知其几十万矣,但大多为因事而生的应用文,全然不能与文学沾边。敢于冒着遗笑大方付梓出版,因为这些文字见证了我工作以来的成长发展历程、心路进化历程和高职教育文化改革发展历程。结集出版,意欲给杂而无章的过去时光收个尾、留点念,进而尝试在一个新的赛道上去破冰试水。
正如时间是美味的缔造者,20年的时间窖藏与积淀,又适逢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阳光雨露,作为一名高职人,怎能不对高职教育文化呈现出的勃兴日进之势充满自信呢?
拙著付梓之际,心中首先想到了为本书的出版提供真诚帮助的所有朋友。要特别感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刘海波副校长,他在了解到文稿的文化方向和育人内容后,对这本书的出版给予了极大支持。要特别感谢江苏师范大学薛深教授,他以仁厚之心,拨冗提笔,勉励后学,为小书增加了沉甸甸的文化分量。要特别感谢本书的合作者王炼老师,我找到王炼老师,初衷本是请他为这些文字配几幅小图,不至于全书“童山濯濯”般的单调,没想到他竟然认认真真地为每篇文稿手绘了图画。还有很多需要感谢的朋友,他们在书稿出版的各个环节,给予了精湛的专业服务和诚挚的关心指导。书稿在所有人的“匠心”浇灌下,汇成了真正的《匠心·雅集》。
今日我们联袂的文学艺术实践,既不惮于个人的浅陋拙朴,也意不在于个人的恣意虚名,力图为高职教育文化鼓与呼,始终是我们不变的初心;力图为高职教育文化育人写与画,始终是我们不变的坚守。
生逢这个伟大的时代!
让我们一起自信向前!
2023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