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工商管理 > 公共关系、社交

开口之后

  • 定价: ¥52
  • ISBN:9787559489104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苏文艺
  • 页数:281页
  • 作者:黄执中|责编:白涵
  • 立即节省:
  • 2024-09-01 第1版
  • 2024-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这是一本教你可以彻底改变你沟通观念的书,而不是教你背会N种回答模式。当你看待问题的方式变了,你做出的应对方式自然会有所改变。公式没有办法去应对随时会出现的变化,但是一个人的观念却可以伴随一生。
    全书保持黄执中个人的语言特色,短句、标重点,好读易懂,几乎没有阅读门槛。适合任何想改变自己沟通问题的读者。随手翻,随时读。

内容提要

  

    一个人所有的可能性都来自他开口之后的话语里。“说话”的重要性对所有人来说都不言而喻。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会说话”是很多读者的一大人生困惑。
    本书从沟通的本质谈起,教读者认识什么是沟通,哪些问题是沟通问题,哪些问题其实根本不是沟通问题,让读者建立对沟通的正确理解。再从实际案例出发,去剖析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沟通困境,改变沟通观念,从而改变我们对沟通和说话的认知,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开不了口”“不会说话”“该怎么说”的问题。整本书从观念到案例,从零开始教读者学会沟通,让开口之后不再是尴尬,而是你真实的心声。

作者简介

    黄执中,米果文化课程总监,宝岛辩论名人,知名学者。唯一连续两届荣获大专辩论赛的最佳辩手。曾担任4届《奇葩说》导师,并获得《奇葩说》第三季冠军,现为米果文化系列内容产品课程总监,参与内容创作及打磨,打造《好好说话》《小学问》系列“头部爆款”内容。

目录

前言:写在开头
第一部分  开口之前,我都在想些什么
  1.事实与评价
  2.善意假设与恶意假设
  3.学会创造选项
  4.改变与接纳
  5.透明与一致
第二部分  这些“沟通问题”,其实不是沟通问题
  1.关于“不敢拒绝”的问题
  2.关于“不敢索取”的问题
  3.关于“态度强势”的问题
  4.关于“怕尴尬”的问题
  5.关于“抗拒沟通”的问题
  6.关于“社交恐惧”的问题
  7.关于“改变家人”的问题
  8.关于“怕揭露”的问题
  9.关于“嘴笨”的问题
  10.关于“尬聊”的问题
第三部分  这些沟通问题,跟你想的不一样
  1.关于“被误会”
  2.关于“理解不一致”
  3.关于“反应慢”
  4.关于“想吵赢”
  5.关于“换位思考”
  6.关于“如何安慰人”
  7.关于“对方只想维护自己利益”
  8.关于“怕上台”
后记:写在最后

前言

  

    这本书,有几个特色。
    第一,出于个人偏好,我很讨厌长句。平时自己看书,总觉得一大段文字密密麻麻,啃起来费劲。读不了几段,就头昏脑涨。
    当然,这不关人家作者的事,单纯是我的问题。
    只不过,轮到自己写作时,就常常一句一行。虽然费页数。但好处是(自认)看起来比较清爽。
    第二,我喜欢对话感。我会想象着,读者就站在自己面前。以至写稿时,总是一边敲键盘,一边就在喃喃自语。而这本书里,几乎每一句……都可以用我的语气“念”出来。
    当然,这算不上什么优点。真要说好处,就是个人风格很强,读起来会很流畅。就像你不知不觉,就快读完这页一样。(笑)
    第三,这本书,有明确的受众。
    如果你自认是个沟通小白,对于沟通,没有任何专业基础。你有许多困扰,请人开过书单,也试过上网找方法……但太专业的书籍,看不下去。而那些现成的技巧,练过之后,对你并没有太大用处。
    那这本书,就特别适合你。
    因为这本书就是在解释给你听……为什么有很多的沟通技巧,不需要学。以及,不靠技巧,要怎么解决那些开口之后的问题。
    短句,对话感,写给外行人。如果以上三个特色,对你来说,都算是加分项——那咱们握个手吧!
    接下来的内容,应该都能帮到你。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我一直认为,自己有个特别糟糕的缺点。就是我这个人,生性好为人师。(笑)
    生活中,我特别喜欢搜集提问、分享看法。但这与其说,是因为我喜欢给出答案。倒不如说,是因为我对“问题”这玩意儿,特别感兴趣。
    或许,是经年累月的辩论经验,所养成的习惯。
    我发现,“问题”,几乎就是内容的宝库。
    只要认真细读,就能从人们描述问题的话语中,发现许多信息、许多假设、许多貌似理所当然的预期……
    以及许多当事人觉得不言自明,以致匆匆略过的前提。
    “他为什么会这么问?”
    “他为什么会把这种事,当成问题?”
    “他为什么会觉得这种问题,能被解决?”
    类似的观察,常给我带来启发。
    ……
    因为我发现人与人之间,有太多关于情绪的问题、关于立场的问题、关于偏见的问题、关于错误期待的问题、关于自我认知的问题、关于现实权力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质都不是沟通问题。
    但它们最后都会因沟通中的摩擦,而被人发现。
    以至于人们误以为,问题出在沟通。
    就好比,都知道“贫贱夫妻百事哀”。夫妻之间,总是吵架,你说,这是沟通的问题吗?不,这更多是贫的问题。不看见贫,不解决贫,两人再怎么学好好说话,用处也不大。
    这就是为什么,我很喜欢一句话:沟通,是一切问题的“呈现”方式。
    第三部分:这些沟通问题,跟你想的不一样。在此,我会介绍一些新的途径,去解决那些传统的沟通问题。也会提到许多,我自己也踩过的雷区。
    放心,我不会教你去背步骤一、二、三。相反,我会教你怎么去看问题。教你怎么建立一套,关于理解沟通问题的想法。
    就像王家卫的《一代宗师》,这部电影我特别喜欢。里头印象最深的,是与叶问金楼搭手时,宫宝森的一段台词:“江山代有人才出,幸会叶先生是有缘。”“今日是我最后一战。咱们今天不比武功,比想法,如何?”
    武功,我不懂。但我非常确定:好的沟通,背后都有一套好的想法。观念变了,人就变了。人变了,说的话自然也就变了。很多事,结果便因此变了。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希望这本书,能为你带来,哪怕是一点点的改变。

后记

  

    说话,就像一条通道,联结我们每个人,.内在与外在的世界。
    而人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绝大多数冲突,也都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冲突。
    如果内在世界中,这个人恐惧——
    那面对外在世界,他就会想要控制。
    于是,联结两者的语言,往往就都是命令。
    “你这孩子,为什么这么不听话?!”
    同样地,如果内在世界中,这个人自恋——
    那面对外在世界,他就会觉得,那里的一切,肯定都“跟我有关”。
    于是,联结两者的语言,往往就成了证据与指控。
    “你们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所以一年多前,当我准备要写一本,关于“说话”的书时。
    我内心最大的吐槽,就是关于说话——
    这件事本身,其实没什么好说的。(笑)
    说话,只是通道啊。
    通道,只要不堵塞,不打滑,就合格了。
    不用在通道上,下太多功夫。
    更不用费尽心思,在里头布置鲜花、地毯、薰香或烛光。
    因为通道本身,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想联结的那两个世界。
    通道,更不是问题的来源。
    通道不会伤害你,不会折磨你,不会让你失望……真正造成通苦的,是它所通往的,那个或许不符合你期待的真实世界。 而对于通道,再华丽的布置,也不会改变目的地。 所以,作为一本谈说话的书。 我会劝你,与其把力气,放在说话技巧,倒不如让自己的内在世界,变得更加真实、善意、灵活、透明与接纳。 就像我前面篇章中,所建议的那样。 因为真正的重点,不在于如何开口。 而是开口之后—— 我们将会用一个什么样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