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心理学

现代化视野下大学生现代人格塑造

  • 定价: ¥68
  • ISBN:978752073897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东方
  • 页数:293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化背景下青年大学生如何塑造健全、现代的人格的问题。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为现代人格确定了科学合理的定义,并且从中国的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深入、严密地探讨了中国特色的现代人格的内涵。强调了现代人格塑造的重要性,指出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个人需要具备怎样的品质和心态来应对挑战和机遇。本书分析了现代化进程对青年大学生人格塑造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的爆炸、全球化的加速,青年大学生需要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并培养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作者简介

    张瑞芬,河南汤阴人,河南大学法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曾任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负责人。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中央和北京市有关政策文件的调研和起草工作,主持完成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参与组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调研课题50余项,主笔撰写的多篇咨政报告得到省部级主要领导批示,荣获北京市第16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参编著作4部,在《思想教育研究》《理论与改革》《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现代化与现代人格的一般理论
  一、人格的含义
  二、现代化的历程和含义
  三、马克思主义视野下人的现代化
  四、人的现代化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五、现代人格的内涵及对相关错误观点的纠正
第二章  中国的现代化运动
  一、中国近代以来开启现代化进程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发展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定性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引领
第三章  中国现代人格的发展历程
  一、龚自珍、魏源和洋务派对中国传统人格的批评
  二、维新派对中国传统人格转型的推动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国人人格改造的努力
  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致力于建设国人独立自主自由的现代人格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实践对国人现代人格的革命性锻造
第四章  大学生现代人格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一、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
  二、大学生健全的现代人格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主体性条件
  三、培育大学生现代人格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价值目标
第五章  大学生对现代人格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的认知状况
  一、北京地区部分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样本情况
  二、被访大学生对现代人格内涵的认知状况
  三、被访大学生对大学生现代人格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认知与评判
第六章  大学生的现代人格特质
  一、具有比较强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认同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具有较强的开放意识和较开阔的国际视野
  四、积极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和民生福祉
  五、具有理性精神,能够从事实出发作出客观判断
第七章  大学生的非现代人格特质
  一、一些大学生需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理性精神
  二、一些大学生缺乏青年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三、部分大学生思想保守,缺乏创新创造精神
  四、一些大学生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盲目排外心态
  五、一些大学生缺乏科学理性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
  六、一些大学生具有精致利己主义倾向
第八章  大学生现代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状况
  二、法律制度环境
  三、思想文化环境
  四、大学教育水平
  五、家庭环境影响
  六、大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
第九章  加强大学生现代人格塑造的方法路径
  一、推动大学生切实增强人格建设主体意识自觉提升自身现代人格水平
  二、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价值内涵自觉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锻造现代人格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现代文明意识,自觉用人类现代文明的核心价值和建设实践培育和锤炼现代人格
  四、引导大学生用辩证理性态度审视和扬弃历史文化遗产,从中汲取具有现代价值的优秀文化滋养现代人格
  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坚定培养自己现代人格的理想和信心
附件1  座谈提纲
  老师研讨提纲
  学生座谈提纲
附件2  调查问卷
后记
参考文献

前言

  

    张瑞芬是我的学生,从2004年开始跟着我读硕士,后来跟着我读博士,学的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后来的工作也没有离开思想政治教育。从那时起到现在,已经整整20年了,我亲眼见证了她逐步成长为一名有作为的青年学者的过程,并深感欣慰。
    她的成长轨迹,既可以说是一个从学校学习到机关工作再到学校任教的过程,又可以说是一个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再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过程。不论哪种说法,都是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行。2009年她博士毕业后开始在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机构工作,从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和内参,以及起草文件和讲话稿等。这一实际工作过程,既验证和深化了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又磨砺了从事现实性研究和智库写作的能力。2021年她离开原单位,调往北京邮电大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这就又回到了高校,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这既源于她的教师情怀,又源于她的学者梦想。本书,就是她走上新的岗位后的第一本专著,这是一个可喜的成绩,也是一个新的开端。
    本书的一个独特角度和突出特点,是把现代化进程与现代人格联系起来,从现代化进程来理解现代人格,又以现代人格的塑造来助推现代化进展。这样的一种起始角度,其实是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的具体化和深化。社会的现代化需要人的现代化相伴随,而人的现代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现代人格的塑造。现代人格当然是一种普遍性人格,不分群体和阶层都应该具备这种人格特质。而且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现代人格,又是应该关注的重点。于是,作者就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视野下着重对当代大学生的现代人格进行探讨,揭示影响大学生现代人格形成的因素,分析当代大学生现代人格构建的积极方面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现代人格塑造的方法思路。可见,作者的思路是从抽象到具体,而且越来越具体。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能够把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对策研究结合起来。这是三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写作方式,通常能够精通一种就算不错,可以在学界立足,但毕竟有相当的局限。对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带有应用性的学科来说,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实证研究和对策研究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至少从当前和今后的学科发展来说是如此。本书作者因为在注重实证调查和对策研究的研究单位长期工作过,因而不仅深知这种研究的重要性,而且养成了这种研究的素养和能力,并把这种研究方式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这是本书在方法上的一个特色,也是对青年学者成长的一个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