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向整个世界说一声早》(原名《焚鹤人》)为余光中生平第四本散文集,原版由台湾纯文学出版社出版,此次为大陆首次引进简体版。
本书收录了余光中难得一见的“投向小说的问路石”——《食花的怪客》与《焚鹤人》。后者除了是自身经历的投射,充满少年意气;也曾被李安改编为微电影,是李安电影处女作。
内容提要
本书从细腻抒情的自传性散文至明快犀利的文论批评,无所不包。在余光中笔下,散文往往是诗的延长,论文也往往抒情而多意象,映射出风格独具的自画像。
在本书中,承载灵魂的白鹤风筝随风飘扬,诗人将自己放出又收回;待落地焚烧后,对于长线彼端的蓝天抛出永恒的悬问。或是做一个西装笔挺的文学教授,旁观仙子与牧神在萌动的春日嬉闹花丛的插曲。又如寄此身于蒲公英之飘零,登高远目怀想下游的日子,也插叙与文友相聚畅谈的暖意。作者隐身于每一个“他”的背后,却无处不含深情。寓居异域对故乡的缱绻,诗之眼目所凝的景致,丰美意象流动的驰骋,共同勾勒出余光中动人的散文篇章。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诗人,散文家,文学家。祖籍福建永春,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文学影响力既深且远,遍及华人世界。
著有诗集《白玉苦瓜》《藕神》《太阳点名》等;散文集《逍遥游》《左手的缪斯》《听听那冷雨》《青铜一梦》等;评论集《蓝墨水的下游》《举杯向天笑》等;翻译《理想丈夫》《不要紧的女人》《老人和大海》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大系》《秋之颂》等,合计七十种以上。
目录
编者的话 “我的散文,往往是诗的延长”
第一辑 少年事,是梦的延长
焚鹤人
伐桂的前夕
下游的一日
食花的怪客
丹佛城—新西域的阳关
第二辑 如何谋杀名作家
噪音二题
放下这面镜子
几块试金石—如何识别假洋学者
我们需要几本书
论夭亡
第三辑 现代诗与摇滚乐
现代诗与摇滚乐
撑起,善继的伞季
宛在水中央
在水之湄
第十七个诞辰
翻译和创作
所谓国际声誉
后记
后记
先是《左手的缪斯》。然后是《逍遥游》。然后是《望乡的牧神》。现在,是这本《焚鹤人》。
四本书都是相当庞杂的文集,其中的散文,大半属于批评,小半属于创作。后者也就是我所谓的“自传性的抒情散文”。只是在《焚鹤人》里,后者的比例稍稍增加,几达三分之一的篇幅。事实上,在我的笔下,后者与前者往往难以截然划分。我的散文,往往是诗的延长;我的论文也往往抒情而多意象。这种倾向,也许不足为法,但这是天性使然,不能强求,也无可戒绝。韩公以文为诗,苏髯以诗为词,尚不免论者之讥。其实东坡先生写起抒情散文来,也常常爱发议论,一篇《前赤壁赋》,高谈阔论倒占了一半的篇幅。欧阳修的《秋声赋》还不是一样。以前的词章家硬性规定,什么是抒情文,什么是议论文,实在没有什么意义。
《如何谋杀名作家》一类的作品,说批评不像批评,说创作又不像创作,什么都不像,只像我的作品,如此而已。卷首的五篇创作,《丹佛城》比较落实。《食花的怪客》和《焚鹤人》,是投向小说的两块问路石。其余两篇,散文不像散文,小说不像小说,身份非常可疑。颜元叔先生认为《伐桂的前夕》两皆不类,甚以为病。其实,不少交配种的水果,未见得就不可口吧。只要可口,管它是卡亡果还是香蕉?任何文体,皆因新作品的不断出现和新手法的不断试验,而不断修正其定义,初无一成不变的条文可循。与其要我写得像散文或是像小说,还不如让我写得像自己。对于做一个enfant terrible,我是很有兴趣的。
读者想已发现,这本书里,纯粹论诗的批评只有三篇,比以往的文集显然要少。其中《撑起,善继的伞季》是因施善继先生请求为他的诗集《伞季》作序而写。《翻译和创作》一篇,是应香港中文大学之邀而写,并在一九六九年二月该校主办的“翻译问题研讨会”上宣读,事后收入《翻译十讲》一书。
一九六九年秋天,我应美国教育部之请,去丹佛的寺钟学院和科罗拉多州教育厅工作,为时两年。集中的《丹佛城》《宛在水中央》《在水之湄》《现代诗与摇滚乐》,及《第十七个诞辰》五篇,都是三度旅美时的作品。
一九七二年三月二十五日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