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文章西汉两司马/中国散文60强

  • 定价: ¥65
  • ISBN:978755967820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210页
  • 作者:夏坚勇|责编:李伟
  • 立即节省:
  • 2024-08-01 第1版
  • 2024-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作者以畅快的措辞,深刻的思想,将历史与政治、文化与情感加以整合,在地理空间的层峦叠嶂中穿梭,俯瞰历史的烟云风尘,博古论今,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化大散文作品。
    本书不仅是一篇文学堂析,也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让现代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怀与智慧。

内容提要

  

    本书为著名散文家夏坚勇的散文集,收录了历史文化散文作品《遥祭赵家城》《高尔基不喜欢的房子》《白居易做过的几道模拟题》《村景三题》《小城故事》《江堤下的那座小屋》等经典作品,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审美价值。

作者简介

    夏坚勇,作家、剧作家,代表作品:系列文化散文《湮没的辉煌》、长篇散文《大运河传》及《绍兴十二年》、话剧《金粉残阳》等。曾获庄重文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及鲁迅文学奖。

目录

遥祭赵家城
魏晋风度及避祸与贵人及虱子之关系
文章西汉两司马
泗州钩沉
九品县尉
白居易做过的几道模拟题
小城故事
高尔基不喜欢的房子
战争赋
书笺小祭
大暑天为什么呼喊“小寒”
三种草
童声合唱
采桑子
村景三题
序《旧雨》
顾曲周郎
母亲三章
江堤下的那座小屋

前言

  

    中华散文的文脉与发展——“中国散文60强”总序
    邱华栋
    中国是诗的国度,亦是散文的国度。
    穿越千年时空,从明清至唐宋,再由魏晋南北朝至两汉先秦一路回溯,汉语言文学中的散文实乃根深叶茂,硕果累累。无论是“唐宋八大家”之雄文美文,还是骈俪多姿的辞赋,以及名垂史册的《史记》《左传》,均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散文”与“诗”一道,成为中国文学的“嫡系”。尽管,后来从西方引进嫁接技术所催生的“小说”,大有“喧宾夺主”之势,终究还得“认祖归宗”,血脉和基因是无法改变的。
    在中国散文流变历程中,曾出现过两次鼎盛期。一次是被文学史家所公认的“先秦散文”时期。其时,伴随着春秋时期的思想解放,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一大批散文家以饱满的气血、驳杂的学识和破茧的精神,创造出了散文的繁荣和辉煌局面,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到了“五四”时期,中国散文迎来了第二次鼎盛期。白话文如劲风激浪,吹刮和涤荡着神州大地。沉睡的雄狮醒来了,偃卧的小草开始歌唱。许多学贯中西的进步文人,肩扛文化变革的大纛,冲锋陷阵,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新文学浪潮。《新青年》上刊载的散文,犹如一束束亮光,不但给人以希望,还给人以力量。“五四”以来的散文作品,无论是观念和主题,还是形式和风格,都跟以往的散文迥然不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鲁迅先生的散文(包括杂文),其刚健、凌厉的文质,疗救了中国散文长久以来颓靡不振、钙质疏流的顽疾。此外,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萧红、沈从文等一大批作家的散文创作亦各具特色,呈一时之盛,影响深远。
    时代的前行催生了文学的发展,然而文学与时代有时并不同步甚至充满了“张力场”。“五四”的个性解放虽然催生了一批个性鲜明的散文精品,但这样的生态并未持续多久,中国散文的波峰出现了向低谷滑行的趋势。有论者指出,“散文在50年代既是对解放区散文文体意识的放大,又是对五四散文文体精神的进一步偏离。这种放大和偏离表现在个体性情的抒发让位于时代共性或者时代精神的谱写,政治标准优先于艺术标准,批判性为歌颂性所取代等诸方面。”(董健、丁帆、王彬彬《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1960年代初,散文创作一度出现了活跃,“专业”从事散文创作的作家群凸显出来,刘白羽、杨朔、秦牧相继登场,迅速成为散文界的三位名家。但他们的作品后人评价褒贬不一,认为其中颂歌式的写法较为单向,这种模式化的写作,不但对散文的建设毫无益处,反而扼杀了散文的个性和神采。
    “文革”十年,中国散文更是一片凋零和荒芜,乏善可陈。1970年代末,一些历经浩劫的作家开始复血,解除思想枷锁,重新拿起笔来写作,中国散文才又凤凰涅檠,焕发生机。加之各种文学刊物纷纷复刊和创刊,以及大量西方文化读物的译介出版,更为这些饥渴、桎梏太久的散文作者提供了登台亮相的舞台和嘹望世界的窗口。
    1980年代初期,伴随改革开放的热潮,思想解放大旗招展,文化随之繁荣,诸多承续“五四”精神的作家以笔为旗,抒发胸中压抑既久之块垒,出现了一批抒情性质浓郁的散文,使得现代散文这块“百花园”芳菲争艳,蔚为大观。特别是1980年代中期,随着作家主体意识的不断强化,中国文学开始呈现出一个崭新局面,作家从“集体意识”中抽身而出,重新返回“个体”,注重对生活的体察和内在情感的表达。这一时期,散文的艺术性得以强化,文本的精神内涵和表现空间得以拓展。
    进入1990年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城镇化进程锐不可当,文化领域亦呈多元格局。各种文学思潮相互碰撞,人文精神的讨论更是打开了作家们的创作思路。“大散文”概念的提出,引发了散文界对散文的内涵和外延的重新讨论和界定。风靡一时的“文化散文”热,成为文坛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新散文”“原散文”“后散文…‘在场散文”等散文流派“你方唱罢我登场”,争奇斗艳,各领风骚。
    及至二十世纪末,一批深具先锋意识和文体自觉的新锐作家,像一头公牛闯入瓷器店,使散文天地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和变化,形成一股新的散文潮流,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质和精神向度。
    纵观1978年至2023年四十多年来,中华大地在“改开”的黄金时代中,社会生活奔涌激荡,各种思潮风起云涌,散文创作更是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涌现了众多成就斐然、风格各异的散文作家和具有思想深度、艺术上乘的散文作品。岁月的流水冲走了枯枝败叶和闲花野草,中流砥柱却巍然屹立。时间留住了新时代的散文经典,经典在时间的长河中绽放光芒。以沙里淘金的经典散文向“改开”的时代致敬,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别看散文的门槛貌似很低,要真正写好,却实属不易。优质散文是有难度的写作,它不但需要作者的智识、胸襟、眼界、修养和气度格局;更需要写作者的态度、立场、慈悲、良知和批判勇气。遗憾的是,散文创作繁荣和光鲜的另一面,却是大量平庸甚至低劣之作的泛滥,不但败坏了读者的胃口,而且造成了物质和精神的极大浪费。散文作家层出不穷,散文作品汗牛充栋,可真正能让人记住的散文佳构却凤毛麟角。
    散文要发展,文学要前行。发展和前行就要从平庸的樊篱中突围。在突围的过程中,散文作家不可太“聪明”,不可太世故,要永存对文学的敬畏之心。一言以蔽之,散文的尊严来自散文作家的尊严。也可以说,要想散文繁荣,首先需要有一批人格健全,品德高尚,铁肩担道义的散文作家。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章。特别是写散文,最容易看出一个作家的内在品质和境界涵养。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哪怕他作文的技法再高妙,也很难写出撼人心魄、抚慰灵魂的散文来。作家精神品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其作品的精神向度。
    为了散文写作的突围和发展,为了建设独具特质的当代散文,也是为了更好地从经典散文中汲取营养,我认为有必要正视和重申一些常识性的思考。高头讲章的理论是灰色的,常识之树却蕤葳常青。
    一、作家的个体精神决定散文的优劣。常言道,散文易学而难攻。难在什么地方,不是难在技巧,而是难在作家个体精神的淬炼上。倘若作家的个体精神不够丰富,不够深刻,不够清澈,纵使他手里握着一支生花妙笔,也写不出令人称赞的散文。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个体精神的丰富性呢,这就要求作家时时刻刻不背离生活,要知人情冷暖,体察人间百态,关心民瘼,有忧患意识,不要做生存的旁观者。一个冷漠甚至冷酷的人,是不适合从事散文创作的。
    二、真诚是确保散文品质的基石。散文创作跟作家的生存经验息息相关,可以说,真正优质的散文,无不牵连着作家的血肉和心性。作家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或隐或显地暗含在他的作品中。假如在一篇散文作品中,读者既看不到作者的体温,又看不到作者的态度,那这篇作品或许就是失败的。说明这个作者在他的作品中“说谎”或“造假”,缺乏真诚之心。作家一旦失去真诚,为文必定矫揉造作,作品也必定会失去生命力。因此,真诚是散文的“生命线”,也是“底线”。
    三、个性是促进散文生长的养料。人无个性便无趣,文无个性便平质。当下,每年都会诞生数以万计的散文篇章,但能够让人记住,且读后还想读的作品并不多,何故?概在于这些数量庞大的散文,无论题材,还是语感都干篇一律,像是从“模具”中生产出来的,缺乏辨识度。散文要发展,必须要求作家具有“个性意识”。“个性意识”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一种“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但凡在散文创作方面被公认的那些大家,都是“文体家”,他们以自觉的写作实践,开创了散文写作的新路径。不合流俗方能独步致远,推动散文的建设和繁荣。
    当然,以上几点并非创作散文的圭臬,谁也没有资格去为散文“立法”。散文是自由的创造,散文精神即自由精神。我之所以提出来,仅仅是希望引起散文同行们的重视和参考,共同为中国当代散文的发展尽力增光。
    我们策划、编选“中国散文60强”(1978—2023)的初衷,旨在对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散文创作作出梳理、评价和选择,试图精选出风格各异的代表性散文作家,以每位一部单行本的形式,呈现出中国新时期优质散文的大体样貌。此项目的发起人为资深出版人张明先生。多年来,他一直追求做高品位的纯文学书籍,也曾连续多年与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小说学会合作,出版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和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2023年他策划出版了《中国小说100强》,反响不俗。身处喧嚣、纷杂的环境,能以如此情怀和心力来为文学做如此浩大的工程,不能不令人钦佩!
    感谢张明先生邀请我和叶梅、冯秋子、陆春祥、吴佳骏、张英、文欢组成编委会,共同遴选出60位作家。我们在召开筹备会的时候,即将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代表性以及影响力作为编选的基本原则。在确定入选作家名单时,我们认真商讨,反复研究,生怕因为各自的眼力、审美和趣味之别,造成遗珠之憾。好在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作家们的积极回应和鼎力支持,惠风和畅,大地丰饶。
    60位入选的作家,既有令人尊敬的文学大家,如孙犁、张中行、汪曾祺、史铁生、邵燕祥、流沙河、刘烨园、宗璞、贾平凹、韩少功、张炜、梁晓声、阿来、冯骥才等。这批散文大家的作品,文风质朴、清朗、刚健,充满了“智性”和“诗性”。无论他们是写怀人之作,还是针砭时弊,歌咏风物,都有着鲜明的文化立场和审美取向。他们或出入历史,借古观今;或提炼人生,洞明世事,输送给读者的都是难能可贵的“精神营养”。
    也有被散文界公认的名家,如李敬泽、王充闾、马丽华、周涛、冯秋子、叶梅、筱敏、张锐锋、周晓枫、于坚、鲍尔吉·原野等。这些作家的散文作品,特色鲜明,风格独特,诚挚内敛,从内容到形式,都作出了各自的探索和尝试,为当代散文注入了活力。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不但能够领略汉语之美,更可以借此反观生活与存在,寻找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尊严。
    还有散文界的中坚力量和青年才俊,如彭程、谢宗玉、江子、雷平阳、任林举、塞壬、沈念、傅菲、吴佳骏、周华诚等。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见到的,不只是中国散文的文脉传承,更是自由精神的张扬。他们文心雅正,笔力锋锐,不跟风,不盲从,始终保持着独立的思索和判断,在各自所开辟的散文园地中精耕细作,以崭新的姿态参与和推动当代散文的变革。
    其实,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入选本丛书的老、中、青三代作家都有个共性,即他们均在以自己的作品审视心灵,心系苍生,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充满了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精神。这自然与时下众多书写风花雪月,一己悲欢,充塞小情趣、小可爱的散文区别开来。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中国当代散文才呈现出一幅绚丽多姿的长卷。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重要的散文家,如张承志、余秋雨、王小波、苇岸、刘亮程、李娟等人,由于版权或其他不可抗原因,未能将他们的作品收录进来,我们深以为憾。
    我们还要感谢北京立丰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资金支持,感谢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精心编校,他们慷慨和无私的义举,对于繁荣中国当代散文创作、对于赓续中华优秀散文文脉、对于中国新时期的文化积累,均具重大价值和意义,可谓善莫大焉。这套丛书的出版意义将同《中国小说100强》一样,旨在给读者以经典的指引,这既是一项重要的原创文学工程,同时也是助力推动全民阅读和研究传播文化的公益工程。
    郁郁乎文哉,中国散文有幸!
    是为序。
    2024年5月12日星期日
    (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