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心理学

欲望的哲学(精)

  • 定价: ¥68
  • ISBN:9787532192281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文艺
  • 页数:217页
  • 作者:(法)弗雷德里克·...
  • 立即节省:
  • 2025-04-01 第1版
  • 2025-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欲望的哲学》从哲学角度深度解析欲望,为读者提供了独特且深刻的思考视角。
    书中借鉴真实故事与实验室研究成果,试图构建爱情的“大统一理论”,探讨了爱情开始、不忠等常见困惑。同时,剖析了欲望的本质、作用和影响,指出欲望是人类生存的动力,但也有消极一面。
    作者介绍了不同哲学和宗教流派掌控欲望的路径,如宗教法令、古希腊哲学与东方智慧、斯宾诺莎的理论等,并重点聚焦斯宾诺莎的学说,阐述如何积极引导欲望以获得深层持久的快乐。此外,还探讨了欲望与占有、存在,欲望与民主等关系,揭示了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如果你渴望了解人类欲望的奥秘,学会正确看待和引导欲望,让生活更有意义,那么这本书将是你的理想之选。

内容提要

  

    爱情是如何开始的?两个陌生人怎么能得出“分享彼此的生活不仅是愉快的,而且是必须分享的”这样的结论呢?一个男人怎么能说他爱他的妻子,却仍然欺骗她?为什么有些人在浪漫褪去之后还会继续恋爱?怎么会爱上一个“错误的”人呢?身体上的吸引、嫉妒、不忠、母婴关系等所有这些经常让我们困惑的行为,现在正从神秘的迷雾中被挑出来,这要感谢社会神经科学。本书借鉴了真实的故事和世界各地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试图创建一个关于爱情的“大统一理论”。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勒努瓦,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学者,法国文化频道《天空之根》的制作人之一,所著《世界的灵魂》《幸福,一次哲学之旅》等书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

目录

第一部分 永不满足的饥渴
  1.柏拉图和因缺憾而生的欲望
  2.大脑,以欲望之名
  3.因模仿而生的欲望
  4.妒忌
  5.消费主义与欲望操控
  6.变形的拇指姑娘
  7.性欲
第二部分 欲望的调控
  1.亚里士多德与伊壁鸠鲁 节制的智慧
  2.斯多葛主义与佛教:从欲望中获得解脱
  3.宗教法令
  4.追求朴素的幸福
第三部分 尽情生活
  1.斯宾诺莎与欲望的力量
  2.尼采与“伟大的欲望”
  3.培育生命力和尽享人生
  4.爱欲的三个层面
  5.欲望的信徒
  6.勇于渴望与重塑生命
结语

前言

  

    “人类的本质就是欲望。”17世纪,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曾在著作中如是写道。从广义上说,欲望或许会反映我们的性格,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人类生存的动力。如果人失去欲望,那么生命还有什么意义?欲望或变化万千,或汹涌澎湃,却总能激发行动的力量,让我们充分感知生命的活力。欲望一旦消失,生命力也会随之减退,现代人的一大症状,正是欲求不振、无精打采。与此同时,欲望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带来毁灭一切的疯狂或不切实际的幻想,让人们无论何时都不餍足;它滋生嫉妒与贪婪,让人们陷入仇恨与沮丧无法自拔;它让我们疲于奔命、欲罢不能,直至内心失去自由。
    路易斯?布努埃尔执导的最后一部影片有个非常贴切的名字——《朦胧的欲望》,我们也可称之为“难懂的欲望”,因为这一概念如此丰富、复杂,甚至超出人们的认知范围。如何分辨哪种欲望出于本能?怎样才能为欲望定性?如何评判一种欲望是好是坏?怎样接纳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欲望,而非盲目效法他人?如何避免贪得无厌,以正确的方式表达欲望并从中汲取深切的快乐?我撰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欲望的力量如此强大,无论好坏,都足以驱使我们的肢体,主导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意志。我将从哲学的角度对欲望详加阐释,为读者提供一本解析欲望的学习读本。如果说大部分幸福都源于得偿所愿,那么所有的不幸亦来自欲求不满!我们该如何趋利避害,又能否学会正确看待欲望或更好地引导欲望?
    被缚的欲望与自由的欲望
    最新科学研究显示,大脑中的纹状体负责驱动人类最基础的欲望,如食欲、性欲、社会认知或信息获取。研究还表明,纹状体从不为欲望设限,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大脑会不断分泌获取快乐的化学物质——多巴胺。在纹状体的驱使下,人类会如饥似渴地追寻原始欲望,并沉迷于它带来的快感。
    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如人类学家勒内?吉拉尔,他发现欲望本质上因模仿而生,即人们总是渴望他人所求之物,人类社会的攀比心理构成了欲望的核心驱动力。这些结论并不出人意料,它与古代东西方哲学家的观察不谋而合:欲望在生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的悲欢无不取决于其对欲望的控制。有鉴于此,人类必须学会掌控欲望,这也是教育与文明的基础所在。
    在这一共识的基础上,人类为掌控欲望探索出了多条路径:首先是宗教法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占据着绝对优势,直到现在依然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其次是古希腊哲学与东方智慧,该流派主要依靠规范、限制甚至是消除欲望来达到目的;最后是斯宾诺莎的理论,他提议以正确的方式重新定义欲望,而非抑制内心的渴求,毕竟这是人类生存的动力源泉。在他眼中,欲望不再是一种缺陷或一个问题,而是一股需要以恰当的方式引导的力量。我们尤其不该压制欲望或将其消灭,正确的做法是理性看待、和谐共处,从而摆脱情感的束缚,获得心灵的自由。
    在我看来,最后一种方式最为恰当,也符合当代人的情感需求。熬过三年新冠疫情,人们都已精疲力尽。我们承受着气候变化、俄乌冲突以及购买力下降带来的恶果,对所有体制机制充满不信任感。越来越多的人脆弱不堪,精神和心灵遭受重创。
    ……
    为了掌控欲望,避免落入其构筑的陷阱与幻象,人类付出了诸多努力。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将向读者介绍不同哲学和宗教流派采取的措施,如外在约束(宗教法令)、理性与节制(亚里士多德和伊壁鸠鲁)、意志与超脱(斯多葛学派与佛教)等。同时,我也会适当提及现代社会的相关探索,这些方法主要从古人的学说中汲取灵感,如禁欲、禁食、分享,以及寻求更加节制的生活方式等。
    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我会聚焦斯宾诺莎的欲望学说,围绕如何积极看待欲望,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展开论述。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深层且持久的快乐。我将引用尼采、荣格、柏格森等哲学家的研究成果,探讨如何创造性地从欲望中获取更强的力量,让每个人的“生命冲动”更加充沛。我还会盘点爱的三个层次,即情爱、友爱、圣爱,揭示如何填补爱的缺口,以真实和喜悦的心情,尽情释放爱意。我还将列举耶稣等伟大先知的相关言论,他们都把欲望与爱意置于理念的核心地位。最后,我会讲到理性的作用。正是在理性的驱使下,许多现代人重新定位欲望、改变人生方向,期待更多地倾听内心的声音,对他人和世界给予更多的关注。

后记

  

    在本书的开头,我就强调过欲望的重要意义:没有欲望,生命甚至不值一提。为了深入了解人类欲望,哲学家们汲取过往经验,总结出两大关键要素。一是因缺憾而产生的欲望,这一理论由柏拉图提出,得到绝大多数古典哲学学派的认可,并被神经科学反复验证。一是源于生命力的欲望,其雏形始于亚里士多德,后经斯宾诺莎、尼采、柏格森、荣格补充完善,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理论。在我看来,柏拉图和斯宾诺莎各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两个角度揭示了人类欲望的本质。因缺憾而生的欲望能够带来快乐,激励我们自我完善,但缺点是会让人们陷入贪婪和妒忌,变得永不知足。源于生命力的欲望可以帮助人们不断提升,直至获得完美的快乐;但如果缺乏理性约束,它就可能失去控制、过犹不及,如同希腊人的傲慢。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在两种欲望间摇摆不定,但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渴望宁静和快乐,因此我们需要善加甄别,正确引导自己的欲望。这不仅对每个人的人生至关重要,也将深刻影响我们的家人、社会乃至整个地球。
    拥有还是存在
    在《占有还是存在?人类未来的关键抉择》一书中,美国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指出,人类的生存取决于两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他解释道,占有的狂热正在席卷世界,人们索求无度,迷信物质力量,越来越具有侵略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生存的智慧才能拯救人类,因为这种模式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旨在获得精神满足,通过分享有意义和丰富多彩的人生,让自己变得更加快乐。如果人类无法意识到选择的重要性,就会导致前所未有的心理和生态灾难。“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的肉体生存取决于人心的根本变化。”弗洛姆言犹在耳,这本问世于1976年的著作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加适用于当今社会。 事实上,人类欲望的一大特点就是永无止境。因此,如果人类只在乎占有,就会变得贪得无厌,沦为大脑初级功能的囚徒,无休止地追求物质享受。与此同时,大脑又无力控制这种原始冲动,只会导致其愈演愈烈,消费主义和环境危机正是来源于此。如塞巴斯蒂安?博勒尔所说,“现有的经济体系一味刺激人们追求初级强化物,如果再继续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不幸的是,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它正在摧毁我们的地球”。 相反,如果欲望是被自身成长驱动,那么我们永远都不会陷入沮丧,也不会感到不满。学习知识、享受爱情、欣赏美好,当内心渐趋成熟时,我们就会感到无比充实。所谓的悲观与失落,不过是欲壑难填的典型表现。我们渴望了解世界、尽情去爱、不断进步,这些追求只会传导快乐,不会对他人和地球造成伤害。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我从不歧视物质追求,而是坚信应该在物质与精神、占有与存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当日常生活捉襟见肘时,我们很难保持内心的从容,但我们必须承认,现代社会往往重占有轻存在、重竞争轻合作、重社会认可轻自我认知,这种观念会为个人带来沉重的压力,对地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人们总是希望鱼与熊掌兼得,但当他舍弃灵魂渴求,去追逐肉体享乐,当他为了眼前的苟且放弃了诗和远方,当他将内心世界抛诸脑后,只为在名利场中争得一席之地时,他就已然面目全非,变成了一个损人利己的掠夺者。然而这就是当今时代的主流,我们只能随波逐流,被迫走上这条道路。 …… 欲望与民主 如今,随着科技在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愈发凸显,深入思考变得愈发重要。我们不仅面临生态危机,甚至连民主制度也遭遇挑战。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社交网络就颠覆了整个世界。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通过操纵互联网散布不实信息,成功当选美国总统。2020年他又故技重施,试图挽回败局,这也导致推特和脸书关闭了他的账号。环顾全球,极端势力在众多民主国家迅速崛起,社交媒体难辞其咎,因为人们不再接触多元且针锋相对的信息,仅从网络这一单一渠道获取资讯。大数据还会根据个人偏好和诉求进行推送,造成人们的观念愈发狭隘。如果每一位公民只接受符合自己心意和信念的信息,而不愿听取他人意见,那么任何民主都将无法运行。为此,我们必须对现实达成共识,否则整个社会将陷入撕裂。归根结底,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坚持真理: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我们不是真心辨别真伪,也就失去了相处的意义;每个人只需寻找支持自己观点和愿望的信息,大可将真实性抛诸脑后;民主的辩论也将不复存在,因为它建立在追求真理的基础上,最终目的是为大众谋取福利。 总而言之,欲望体现了“人类的本质”,凝聚着生存的动力。我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就取决于培育和引导欲望的方式。不仅是个人,整个社会也需为欲望找到正确方向,尽最大努力引导人们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寻求真理。可以说,用意识指导欲望至关重要,这也许是当今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