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艺 术 > 艺 术 > 电影电视艺术

中美电视艺术理论体系建构与比较研究

  • 销价:¥58.6
  • 定价: ¥69
  • ISBN:978751157987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85.0折
  • 出版社:人民日报
  • 页数:239页
  • 作者:周清平|责编:曹腾...
  • 立即节省:10.4元
  • 2024-07-01 第1版
  • 2024-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本书着力在梳理、提炼、整合中美电视艺术理论基础上建构学术体系,并对其进行比较研究,辨析得失利弊,总结过去,推动未来,为电视艺术理论创新提供支持。
    本书研究背景与目的分为中美电视艺术创作背景与目的,中美电视艺术理论背景与目的两部分。

作者简介

    周清平,男,生于1975年,湖南衡南人。电影学博士,电视艺术理论博士后,暨南大学教授,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博士生导师。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互联网+”模式中电影文化基因与内容创意研究》与《百年中国电影文化基因传承与创新研究》。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艺术评论》《当代文坛》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有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首倡电影文化基因理论与电影时空美学。首批入选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项目。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一)中美电视艺术创作背景与目的
    (二)中美电视艺术理论发展背景与目的
  二、研究现状
    (一)中国电视艺术理论研究现状
    (二)美国电视艺术理论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意义
上编 中国电视艺术理论
  第一章 中国电视艺术理论本体论:电视作为艺术
    第一节 电视艺术本体的争议
    第二节 电视艺术美学与电视艺术本体论
    第三节 电视文艺理论与电视艺术性
    第四节 电视纪实理论与电视艺术性
  第二章 影视关系辨析
    第一节 影视艺术差异论
    第二节 影视艺术融合论
  第三章 中国电视艺术理论特征论
    第一节 电视艺术时空特征论
    第二节 电视艺术视听特征论
    第三节 电视艺术叙事特征论
    第四节 电视艺术审美特征论
  第四章 中国电视艺术理论作品论
    第一节 电视剧理论
    第二节 电视文艺理论
  小结
中编 美国电视艺术理论
  第一章 美国电视符号学理论
    第一节 电视符号论
    第二节 电视符码论
    第三节 电视文本论
  第二章 美国电视叙事学理论
    第一节 西方叙事学
    第二节 电视叙事学
  第三章 美国电视类型研究
    第一节 肥皂剧理论
    第二节 情景喜剧理论
    第三节 电视综艺节目理论
  小结
下编 中美电视艺术理论比较
  第一章 中美电视艺术理论文化语境比较
    第一节 中美两国文化历史的分野
    第二节 理论参考之纯美学与泛美学
  第二章 中美电视艺术理论话语比较
    第一节 论文体与散文体
    第二节 宏大话语与微观话语
  第三章 中美电视艺术理论思想观念比较
    第一节 电视艺术本体论比较
    第二节 电视艺术特征论比较
    第三节 电视艺术节目类型论比较
  小结
参考文献
  一、中文书籍
  二、中文期刊论文
  三、英语翻译中文书籍
后记

前言

  

    整整十年前,清平教授来到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做电视理论方面的研究,由我担任合作导师。鉴于他此前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影艺术理论和电影美学方面,对于西方影像学已有较深的造诣,而我当时的主要学术方向则在于中外电视艺术比较,经过认真地协商认证,初步确定其出站研究报告题目为《中西电视艺术理论比较研究》。在此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西方电视艺术理论这个概念太过广泛,较难把握,而美国不论在电视工业和电视艺术的发展上,还是在相关理论的开拓上,都处于西方的领先地位,具有代表性,因此才将选题稍作收缩,改为《中美电视艺术理论比较研究》。
    电视艺术兴起也晚,但因其一度具有的巨大影响力,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一段时间里,电视艺术理论研究却也曾是一门显学。不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相关学者与论著层出不穷,内容极其丰富。对于如此繁多的对象内容,即使是分别做一番初步的系统梳理已经是工程繁巨,更遑论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了。清平教授用了三年时间,从收集整理基础材料入手,筚路蓝缕,开创性地完成了此项研究。在2014年,其博士后出站报告《中美电视艺术理论比较研究》通过答辩。在此基础上,清平教授又经多次补充修改,才成为今天的这部《中美电视艺术理论体系建构与比较研究》,终于可与学术界的读者见面。从定题到成书,竟然十年过去了。
    然而就在这十年之间,世界变化之大实在是难以预料。尤其是在媒介传播领域,互联网络和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早已打破当年电视媒介独霸天下的局面,相应地,新兴媒介艺术已经崭露头角,而电视传媒的式微几成必然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艺术理论的显学地位也在明显下降,也许不用太久时间,专注于电视艺术理论的研究将成凤毛麟角。
    但即便在此时,清平教授的这一项研究成果仍然有其意义。我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本书理清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艺术理论在中国的学术发展史。与其他传统艺术门类相比,电视艺术理论在我国发展可谓“其兴也勃焉”,瞬时爆发出耀眼的光辉。虽然现在就说它“其亡也忽焉”或许为时尚早,但这一理论领域正在悄然暗淡,却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一段短暂的辉煌,作者从最初电视艺术能不能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尴尬到后来的学说林立繁盛异常,分别从本体论、特征论与作品论几个方面条分缕析,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晰细密的全景图画,也为后人留下了脉络分明的历史文本。
    其次,清平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当代中外艺术理论比较研究的有效范式。阅读一下本书的前两部分便知道,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中美两国的电视艺术理论研究从方法到内容可以说是天差地别,难合榫卯,这种结构性的错位也给比较研究带来极大困难。对此,本书以一种高屋建瓴的姿态,通过对文化语境、话语方式、思想观念体系等几个方面的比较,获得有建树意义的成果,让比较研究不成为空谈。这种研究方法和叙事策略也可以为其他门类的比较研究提供借鉴。
    最后,电视艺术作为影像艺术的一翼,同其前辈电影艺术以及正在兴起的网络传媒艺术相较,不但有着鲜明的个性,而且具有许多共同的艺术气质。书中对于电视艺术理论的比较归纳与呈现,其实对于相邻影像艺术常有可以融通之处。就如当初电视艺术理论建立离不开对于电影艺术理论的权衡斟酌一样,今后的网络传媒艺术理论建设恐怕也要利用电视理论的砖瓦柱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部著作也在另一个维度上为后来者提供了一种基础。
    将来,电视虽然难以高踞于传播媒介的最高王座,却极有可能会与新媒体长期共存。因此,这样一部《中美电视艺术理论体系建构与比较研究》算不上为电视艺术理论盖棺论定,但作为一次系统性的深入总结,仍然及时、有益,而且耐人寻味。
    苗棣
    2022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