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中等教育理论

从游集(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上善书系

  • 定价: ¥56
  • ISBN:978730033636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 页数:230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朱华伟校长认为,深圳中学不仅要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也要成为教育家成长的摇篮。本书全面呈现了朱校长近八年来在各个场合和平台,围绕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发表的文章、演讲、发言和访谈等。
    本书分为“济济多士 乃成大业”“一校之大 在于大师”“上善之教 美美与共”三辑,阐述了深圳中学“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师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细致描绘了深圳中学引进一流人才、成就一流学生、创造一流事业,在各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全过程。

作者简介

    朱华伟,深圳中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特级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深圳市政协常委、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兼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数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数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曾任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队领队、主教练,率中国队获团体冠军。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材·教法》及国内外数学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00余部。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21年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

目录

第一辑 济济多士 乃成大业
  1-1 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1-2 为基础教育鼓与呼,让更多“大鱼”投身教育
  1-3 名校博士当中学老师是“大材大用”
  1-4 教者大爱,不辱使命——新冠疫情期间致深中全体教师的信
  1-5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就任深中校长四周年致中层干部的一封信
  1-6 从《觉醒年代》谈“校之大者”——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的演讲
  1-7 有境界,自成高格——在第二期青年教师教育领导力培训工程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1-8 回望百年党史,筑牢信仰之基——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议上的发言
  1-9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在深圳中学博士工作室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1-10 立己达人,成德达材——漫谈青年教师成长
第二辑 一校之大 在于大师
  2-1 关于加强教研组建设的五点想法——在科组长述职考核工作会上的发言
  2-2 携手逐梦,共享荣光——致全体教职员工的新年寄语
  2-3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的发言
  2-4 忠诚履职,勇于担当,奋力谱写新篇章——在深圳中学工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演讲
  2-5 坚守长期主义,筑就卓越之路——在物理学科竞赛教练组专题会议上的发言
  2-6 问渠那得清如许——在世界读书日分享读书的力量
  2-7 立教育家之德,做教育家之大——在深圳中学第40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的演讲
  2-8 创造观的现代转型与创造性教学
  2-9 灯火阑珊——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启示
第三辑 上善之教 美美与共
  3-1 莘莘学子梦,浓浓深中情——《走进著名大学——深圳中学学子成长足迹(2017)》序言
  3-2 读书是人生的精神陪伴——《专业·生活·心灵——深圳中学教工推荐书目》序言
  3-3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深圳中学高一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序言
  3-4 为教师赋权增能——“深圳中学核心素养提升丛书”总序
  3-5 何以传奇,念兹在兹——《映鉴——中国近现代人物作品与人格魅力》序言
  3-6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绿野深中》序言
  3-7 数学是美的——《数学为美——我的教研探索与实践》前言
  3-8 《高中数学精讲》前言
  3-9 《数学培优竞赛讲座》前言
  3-10 《数学的再发现》序
  3-11 《从数学竞赛到竞赛数学》前言
  3-12 《数学解题策略》前言
附录
  附录一 深中新锐成长记
  附录二 向朱华伟致敬
  附录三 全国34名数学尖子武汉集训
  附录四 朱华伟率奥数国家队出征不来梅
  附录五 深圳中学:以涌现的智慧成全未来——《新校长》2019年8月刊
  附录六 书香满园——朱华伟校长深情赠书,诚邀师生共绘知识蓝图
  附录七 漫谈数学学习,开启智慧大门——校长讲座《数学学习漫谈》
  附录八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迎“五四”青年教师座谈会

前言

  

    梅贻琦先生的《大学一解》有言:“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梅先生的“从游论”以鱼游于水为比喻,描摹出师生相处的理想状态,更道出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成为人民教师,是我学生时代的梦想
    1978年,在人杰地灵的汝南古城,当时正读高中的我,看了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后兴奋不已。受到文中数学家陈景润故事的感染,我暗暗立下志愿:要成才,还要为国育英才,做一名像陈景润的中学数学老师沈元一样的、点燃学子梦想的数学老师。
    18岁,我如愿以偿在家乡一所高中担任数学老师,后来到武汉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在武汉工作了九年,当过三年市数学教研员和六年区教育局局长。2000年9月,从美国做访问学者回国后,辞去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局党委书记职务,2001年7月,从武汉到珠海,任人大附中珠海校区校长。2004年2月,应张景中院士之邀,我到了广州大学计算机教育软件研究所,同年被评为研究员,接替张景中院士,担任软件研究所所长。张先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做人做事上和在数学方面,都是我的榜样和楷模。在张先生的指导下,我工作得有声有色。2014年1月,受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教授之邀,任广州市教研室主任、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负责人,负责筹办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并担任创院院长,在教研院工作了三年。
    虽然这三十余年间换了很多岗位,但我感到最自豪的是,一直没有脱离教育,没有脱离课堂。因为我喜欢数学,喜欢学生,热爱数学教育,热爱教育事业。
    一校之大,在于大师
    2016年12月,承蒙深圳市领导青睐,我的身份从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长转变成深圳中学校长,我的工作从“研究一些学校”到“办好一所学校”。这所学校注定不平凡,她身处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流淌着改革创新的血液,拥有敢闯敢干的基因和七十年的深厚积淀。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站到深圳视察了三家实体单位——腾讯公司、光启研究院和深圳渔民村,它们的掌门人马化腾、刘若鹏、吴惠权等均为深中校友。
    2017年1月17日,我正式就任深中校长。从那一天起,“办一所世界一流中学,让深中成为和华为、腾讯、大疆、比亚迪等著名企业一样的地标性城市名片”就成为我坚定的事业理想。正如梅贻琦先生的“从游论”所言,“大鱼前导,小鱼尾随”,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我深刻领悟到: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是要有一位好校长和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我后来时常和老师们半开玩笑地说:“校长是组织派的,好不好就这样了,我们要大力引进海内外顶尖大学的毕业生,使深中的教师队伍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当时,学校的教师队伍情况并不乐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以博士教师为例,我到深中时,学校只有两位博士,我是全校第三个博士,而想要办世界一流高中,仅仅三个博士远远不够。我在第一次全校教工大会上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高中的多个维度,其中一个就是:在我任内要引进100位博士和100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很多人不理解,也不相信。
    事实上,大师进中学任教,百年前就有先例。20世纪20年代的春晖中学,就是大师铸就的教育辉煌,夏丏尊、丰子恺、朱自清、朱光潜、李叔同等一大批教育家汇聚于此,蔡元培、叶圣陶、黄炎培等学者慕名前往讲学。2019年,我在欧洲各国考察期间也特别留意到,在当地,世界名校毕业生任教著名中学本身就是“常态”,并非什么“稀奇事”。
    ……
    一流人才成就一流学生
    高学历教师进中学任教,是合乎教育规律的双向选择。在基础教育阶段遇到优秀的老师,接受全面而深入的知识学习和积极而多元的价值引导,对于人的一生发展来说都大有裨益。2021年2月2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TALIS - PISA Link的研究报告《培养卓越学生,学校和教师怎么做?》显示:学校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越多,学生期望至少完成高等教育的可能性就越大。
    高学历教师势必承载着学校、学生和家长的高期待,这是压力,更是动力。教师的“高学历”虽不能和教学的“高水平”直接画等号,但高学历教师往往自我反思意识较强,专业发展目标明确,科研能力强,从而更容易获得认可与重视。在近年来的实践中,这些优秀的高学历教师不仅以自己前沿的学术视野、强烈的思辨意识、扎实的研究能力为深中的教科研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以深厚的教育情怀、敬业的工作作风、卓越的人格魅力、出色的教学表现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与喜爱。
    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事业,深中八年来在国内高考、学科竞赛、国际升学、科学教育、竞技体育等各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充分印证了“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这一教育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人才的聚集,是学校发展的底气。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深中不仅要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也要成为教育家成长的摇篮,用教育家精神办学,按照最朴素的教育规律育人,《从游集》这本书呈现的文章,就是近八年来我在各个场合和平台,围绕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发表的文章、演讲、发言和访谈等。
    本书的出版得益于我的师长、同仁、朋友和家人多年以来的鼓励、支持和帮助。感谢覃伟中市长鼓励我将深中办学经验和思考结集成书,感谢深中各位师生、校友、家长以及关心关爱深中发展的各界人士,感谢为本书贡献智慧和力量的深中同仁,感谢我的家人一直以来的无条件的支持和付出,因为有你们,才有了今天的这本书。同时,本书若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