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内容提要

本教材在对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展历程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主要从两套准则体系、财务概念框架和具体会计准则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建议。通过本教材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及职业规划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更具国际化的视野。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国际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概述
一、会计准则的作用
二、我国会计的基本准则
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发展
四、财务报表要素的差异
五、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差异
六、财务报表中计量的差异
七、中国会计体系的国际化
第二章 存货
一、存货的定义
二、存货确认条件的差异
三、存货计量
四、存货计量的差异
五、存货成本的结转
六、存货成本费用的结转和确认差异
七、信息披露的差异
第三章 金融工具
一、金融工具的定义
二、确认差异
三、初始计量的差异
四、后续计量的差异
五、差异简评
第四章 长期股权投资
一、合营协议与联营企业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准则框架
四、差异简评
第五章 投资性房地产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
三、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
四、后续计量差异
第六章 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及确认条件
二、初始计量
三、后续计量
四、终止确认
第七章 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确认条件
二、初始计量
三、后续计量
四、披露义务
第八章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一、适用范围及定义
二、分类差异
三、持有待售类别的计量
四、终止经营列报差异
第九章 资产减值
一、资产减值的概述
二、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三、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第十章 职工薪酬和企业年金
一、职工薪酬差异
二、企业年金差异
第十一章 或有事项
一、名称差异
二、定义差异
三、适用范围差异
四、确认条件差异
五、计量美异
第十二章 股份支付
一、名称差异
二、适用范围差异
三、核算内容差异
四、披露差异
第十三章 每股收益
一、每股收益的基本概念
二、基本每股收益
三、基本计算原则
四、潜在普通股种类划分的差异
五、配股计算方法的差异
六、反稀释影响的披露差异
七、每股收益计算的差异
第十四章 租赁
一、适用范围差异
二、定义差异
三、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分类差异
四、承租人会计处理差异
五、出租人会计处理差异
六、售后租回会计处理差异
七、信息披露差异
第十五章 收入和建造合同
一、收入定义的差异
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三、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四、建造合同的差异
第十六章 政府补助
一、准则的适用范围
二、关键名词定义
三、政府补助的确认与计量
四、政府补助的分类
五、列示与披露差异
第十七章 关联方披露
一、关联方的概念
二、关联方关系界定的差异
三、关联方交易披露的差异
第十八章 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
一、企业合并的相关准则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准则
第十九章 财务报表
一、财务报表列报的差异
二、现金流量表的差异
三、分部财务报告的差异
四、中期财务报告的差异
第二十章 两种会计准则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
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特点
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
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