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文字 > 英语教学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英汉翻译问题研究

  • 定价: ¥96
  • ISBN:978756297279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武汉理工
  • 页数:210页
  • 作者:李爱华|责编:严曾
  • 立即节省:
  • 2025-03-01 第1版
  • 2025-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探讨跨文化传播视野下英汉翻译问题的学术性著作。本书从跨文化传播与翻译的基本问题入手,分析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论述跨文化传播视野下英汉翻译的原则与策略。之后本书重点对英汉特殊词汇、语言交际以及传统习俗等翻译问题进行剖析,并为解决这些翻译难题提出具体的翻译技巧。最后,本书特别关注了中国典籍、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琴棋书画、科技文化与技艺文化等层面的翻译问题,本书对于推动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语言、文化与传播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理论阐释
  第三节  英汉翻译问题解读
第二章  跨文化传播与英汉翻译
  第一节  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英汉翻译的原则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英汉翻译的策略
第三章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英汉特殊词汇翻译
  第一节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英汉动植物翻译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英汉习语、典故翻译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英汉颜色、数字翻译
第四章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英汉语言交际翻译
  第一节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英汉人名翻译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英汉地名翻译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英汉称谓语翻译
  第四节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英汉委婉语翻译
第五章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英汉传统习俗翻译
  第一节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英汉节日翻译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英汉饮食翻译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英汉服饰翻译
  第四节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英汉建筑翻译
第六章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宣翻译
  第一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意义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外宣翻译
  第三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宣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与处理对策
第七章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中国经典文学翻译
  第一节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中国典籍文化翻译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中国诗词曲赋翻译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古代散文小说翻译
  第四节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古代琴棋书画翻译
第八章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中国其他优秀文化翻译
  第一节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中医文化翻译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翻译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中国传统技艺文化翻译
参考文献

前言

  

    文化传播作为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不仅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融,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持续繁荣。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Russell)曾深刻指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这句话精准地表明了文化交流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跨文化传播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交流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翻译作为语言与文化的桥梁,其本质便是将一种文化的信息、观念、价值等传递给另一种文化的受众。因此,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的本质属性基本相同,二者都致力于打破文化间的隔阂,实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借助翻译这一文化桥梁,译者得以将本国文化的精髓推向更广阔的世界文化之林,与世界各地的文明进行和谐交流,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基于此,笔者精心策划并撰写了《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英汉翻译问题研究》一书。本书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探讨翻译的本质、特点及其在推动社会文化繁荣方面的巨大贡献。本书还结合大量实例和实证研究分析了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具体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本书共有八章。第一章对语言、文化、传播及跨文化传播的内涵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英汉翻译的一些常见问题。第二章为过渡章,分析了跨文化传播与英汉翻译的关系。第三章至第五章将跨文化传播与翻译实践有机融合起来,分别阐述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动植物、习语、典故、颜色、数字、人名、地名、称谓语、委婉语、节日、饮食、服饰、建筑等的翻译,还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具体差异和相应的翻译技巧,并列举大量实例进行说明。第六章至第八章主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宣翻译的视角来分析,首先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外宣翻译的内涵,并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宣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与处理对策,之后重点论述了中国典籍文化、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琴棋书画、中医文化、传统科技文化、传统技艺文化等方面的外宣翻译问题及技巧。
    本书呈现出以下四个显著特征。其一,系统性。在深入探讨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翻译实践之前,作者首先对跨文化传播、英汉翻译问题以及二者间的关联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确保了论述的逻辑性与连贯性。这一系统的理论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后续翻译活动的精髓。其二,全面性。鉴于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本书以此为核心展开了全方位的探讨。除了阐述基础概念和理论体系,还重点关注了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各类文化翻译问题。其三,创新性。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话语体系,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交往中的话语权,已成为新时代的迫切课题,因此本书着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宣翻译进行探讨,以期增进中国文化外译的实践效果,助力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其四,可读性。本书内容充实且表述清晰,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吸收书中的知识。书中大量生动的实例有助于读者深入领会相关概念及具体实施方法,提高了本书的实用性。本书结构合理、译例丰富、深入浅出,是进行跨文化传播的良师益友。
    在成书过程中,笔者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和专著,并引用了部分专家和学者的一些观点,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因写作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24年5月